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騎單車上班的市長

五都(三合一)選舉,選後一個月,來談談「理想中的單車政治」。



話說我這輩子看過的韓劇只有三部,其中兩部女主角同一人--這兩部真是經典。從小厭惡政治的我,在《市政廳/City Hall》當中看到一種不同於既往認知的政治,主角是一個女市長:辛未來。(註:有人認為City Hall超越木村拓哉Change)

辛未來市長


雖然不知道政治是什麼但卻是有人情味的辛未來市長。

只要一有空便提著菜籃來到菜市場的辛未來市長。

認為官員用車的汽油太貴而騎腳踏車探訪民情未來市長。

穿著工作服和農夫們一起割稻的辛未來市長......



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嚮往能看到騎單車上班的女市長,並且一直以為自己在作夢,絕不會有實現的一天,直到日本真的出現了騎單車上班的女市長:稻村和美

照片(這裡來的)中單車後座還可見到在台灣
目前尚屬違法的兒童座椅。上任第一天,
先送小孩去上學,再騎車上班。    
--2010/12/13竹内紀臣攝影


稻村和美高票當選,打破日本選舉史,成為日本政壇最年輕的女性市長。

日本綠黨稻村和美拒領高於實際支出過多的議員補償費,全額公開政務調查費。


稻村和美本月13日就職,前往市公所上班前,還先騎單車送女兒去上幼稚園,人稱「單車媽媽市長」。

稻村此次競選期間只用了四名專職助選員,掃街拜票也多以腳踏車為交通工具。以前擔任議員時,她就以單車代步,當選市長後也不想改變這種習慣......




「理想中的單車政治」,就是每個城市都能有一位騎單車上班的市長,政治清明、資訊公開,一切乾乾淨淨,市長跟市民很親近。


什麼時候,我國也能出現一位騎單車上班的市長呢?







.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一種自行車道幾種意見?

近期到台南市的朋友會發現市區出現了土黃色的自行車道,位於慢車道、無區隔,即是美洲所謂的"Bike Lane"。不引人注意,也許是不花什麼錢,也許媒體只關注台北或高雄的自行車道新聞。我覺得是很好的示範,但是從朋友或網路上的意見看來,褒貶不一。各種意見大概不外乎三種類型,和何種用路族群有很大的關係,說「顏色很醜」或情緒上謾罵的就算了,整理如下:

一、非單車用路族群
認為沒有必要,造成交通混亂,壓縮其他族群空間。有人認為應該要推廣機車才對。

二,不通勤的單車休閒運動族群
這個是台灣單車主流族群,也是很多單車政策的依歸。大抵為:車太多,沒有區隔,很危險,行經動線風景不優...

三,單車通勤族群
這個族群也有兩類,一種是不管有沒有自行車道都已經上路騎車的人;另一種是綠色交通運輸的實踐者。前者大都沒什麼意見,後者有人覺得還是危險,但肯定的多。

關於第一類族群,只能很遺憾地說,在都會區私有汽機車未來只有限縮的空間,早晚而已。目前誠然會有危機感,覺得不受尊重,甚至怨懟單車族群。真正單車友善的城市也是適合人居的城市,改變一些通勤方式就可以辦到,公部門則應提供便捷便宜的大眾交通選項。

而第二類族群,有一個例子可以來說明:當初台北市規劃敦化北路自行車道時做過調查,這種有實體區隔的自行車「專用道」超過75%的單車族支持,結果做好之後很少人真的去使用,讓規劃單位大感意外。除了該自行道沒頭沒尾,支持者很多都用不到(因為不在通勤路徑上),事實是大部分支持自行車道者並不會上路通勤。

那也就是我等認為「自行車道無關節能減碳」的主要原因,台灣所謂「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只適合作為休閒用途。只休閒運動來騎車,不會改變通勤模式,也就對於節能減碳無所貢獻,畢竟休閒的用路比例與忠誠度都很低。再說一次,單車熱潮已過,沒有那麼多人會需要休閒自行車道。升級較為專業的單車運動族如跑車或登山車,請問,你會騎在自行車道上嗎?

再來說通勤路徑,世界上有沒有一套真正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不會有汽機車干擾,空氣好,風景美,哪裡都可以到。答案是沒有,連涵蓋所有通勤需求的一半都辦不到。爭世界單車友善首都的哥本哈根或阿姆斯特丹也辦不到,因為也不需要,大家早就習以為常地在一般馬路騎車,彼此都有空間。

何況一條「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要價多少?違背節能減碳與資源共享原則。更糟的是為了蓋自行車道去徵地趕人,壓縮原本是綠帶或人居空間。

台南這種自行車道,基於道路共享,目前不會立即改變用路模式,非單車族群雖然反彈,但是他們也「看見了」單車的空間。自行車道的意義不是獨佔排他,而是讓不同用路族群彼此看見對方、行徑可以預期。而且,同一套交通邏輯,立場互換也通。

台南市接下來應普遍地設立該車道(畫線或上色),宣導再宣導,提供通勤替代方案,最後才取締。只要觀念一改變,單車友善環境早就在那邊了。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危險就危險就別上路吧!

日本車站附近

2010年11月12日的運研所「綠色運輸行銷推廣論壇」辦完了,上午的單車相關議題看似有共識,例如:
爭取單車路權≠蓋單車專用道
一般馬路或慢車道速限30公里即單車(行人)友善
立法保障單車上路權益

但也隱伏反對意見。就如在場長官說的,對單車道有很多不同意見,把我們歸類在比較特別的那一邊。即使指明區隔的單車專用道不會比較安全,也還是有長官認為在自行車專用道內(休閒)騎車還是比較放心。

我們只是想提醒一下,台灣的這波單車風潮是關於休閒與運動,但是已經過去了,政府想要追加的幾乎都是休閒用單車道。花近百億來蓋單車道,如果騎的人不多,是不是浪費?讓人覺得資源分配不均?引起莫須有的反彈?我們可能還因而受害!

主持人問我結語,與其再多說,倒不如邀大家上路騎車。只是,我是對那些正在瘋或瘋過單車的人說的,因為已經具備單車基本能力,上路應不是問題,要或不要而已。而原本就沒有在騎車的人,嘿!單車通勤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也沒有人會規定一定要...

什麼人可以單車上路通勤?《鐵馬革命》書裡指的單車菁英可以,買不起其他交通工具的可以;懷抱信念的可以,迫不得已的可以;都市叢林鬥士可以,賣菜阿媽可以;想要多運動的可以,覺得養車、油太貴的可以;跟人家打賭的可以,騎車當工作的可以,公車等不到的可以(一定不在台北);500公尺內可以,50公里遠可以;以前都可以(哪有什麼單車道),未來好像也可以(所有路都單車友善)....

而現在,危險就危險就別上路吧!那不是你的簡單問題。天生不適合上路的大有人在,單車能力卻可以養成。不是一定要,只要想過、比較過,單車通勤永遠是一個績優選項。真的上路騎車,就會發現問題沒有想像中大,而好處卻是意想不到的多。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靠左邊走 Team Keep Left


這是這次去東京車展CycleMode最大的發現!

日本靠左行車,大家都知道;日本單車都在人行道上騎,也不是新聞,還是很多地方想效法的單車道政策,像台灣。我這次住在千代田區,走路經皇居到東京車站,在人行道上差點被騎單車的學生從後撞上。之後,走路都顧前顧後,雖然大部分騎在人行道上的騎士速度都不快,而且很會閃行人,我還是覺得不舒服。

東京一般馬路上還是有人騎單車,不僅只是次文化的Fixie(定速車)潮流,有時也騎上人行道。經朋友告訴我才知道,日本交通法其實是規定單車必須在馬路上騎,也就是「慢車」論。這我就放心了,因為下次想要去東京街頭騎車,還擔心是否會被警察攔下。

最大的發現是在車展裡面有個攤位「靠左走TeamKeep Left」,他們在推在一般馬路的慢車道(在日本靠左即是)上騎車。這個組織獲得很多廠商與協會的背書,想要推行真正的單車上路通勤,而不是社區型、短程接駁的人行道騎車。那表示,人行道共用的單車道政策遭受檢討,一定是有所不足或不良。現場展示的單車道評比,也出人意料的,實體區隔型或人行道整合型分數最低(符合歐美單車上路論點),而這些可是台灣設計自行車道的範例;反而是慢車道型,以畫線或顏色區分的單車道(即Bike Lane)分數最高。

隔天馬上獲得印證,在江東區搭公車時(想看看東京地上風情而不搭捷運),看到一個交通立牌,馬上按鈴下車。這是一個標準的單車專用道「死亡交叉」案例:警告立牌上標示「二輪事故多發」,要大家小心,而這個大馬路口有很多左轉貨車,與人行道整合的自行車道直行通過路口,因為同燈號的關係,只要任何一方稍不注意,就會交叉碰撞。偏偏,自行車道因為被電線桿、行道樹等阻隔,也包括那塊警示立牌,有時很難注意右邊馬路上的汽車動向(要不要左轉?)


所以,很多實際上路的騎士覺得即使在同一車道上,只要汽車駕駛不惡意壓迫,騎在車陣中是比較安全的(Ride with the Traffic),視線清楚、動向較可以預測。這也是慢車道即自行車道的優點,只要具備單車基本能力(包括體力與操控技巧),在一般馬路上騎車不僅便捷也更安全,更能擴大單車通勤範圍與使用時機。

下次,想要推行人/單車共用道,不要把日本算進來哦!人家也在改變中...。如果真的不能不敢上路,你當行人的時候也不希望騎士來亂吧?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單車騎士基本安全常識

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 伯軒媽媽摘錄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
46歲的蔡姓男子騎腳踏車在新竹縣山區下坡路段摔死, 檢警研判, 除未戴安全帽導致頭部重創, 另事發地坡度極陡, 且腳踏車用右手控制後輪煞車, 不同於機車用左手控制後煞, 不排除蔡某可能用右手煞前輪, 導致意外翻覆枉送性命。警方說, 蔡某騎的腳踏車坐墊、後輪等都沾有斑斑血跡, 左側車身有刮擦痕, 但並無可疑的撞擊點, 車子也未變形。檢警昨相驗發現, 蔡沒戴自行車用安全帽, 導致顱骨骨折, 是致命原因;另發現, 蔡某騎的腳踏車有改回用左手後煞, 以致實際事發原因無從確定, 但不排除蔡某可能誤判, 用右手煞到前輪送命。


再次提醒幾個非常基本的單車騎士安全常識:

1.騎山路/騎市區車多道路/騎不熟的路,請戴上消基會認可的安全帽

2.不同廠牌的車子,結構不同,剎車平時就要練熟:雙手一起剎,漸進剎,不要剎太猛

3.雨天避免騎經標線或水溝蓋以免滑倒,騎公路車的更要注意安全

4.人行道上障礙多,請多利用沒停車的防火巷,或自行於平日探查社區通勤祕徑......

"路,是人找出來的!"

對自己的人生,要有點方向,對自己經常通勤的路,也要有好的方向感~


.Fin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10/3(Sun)寶藏巖:腳踏車電影院

腳踏車電影院:第一周 《Everywhere Now》 - Urban Nomad Film Fest
** 免費/戶外的放映 FREE OUTDOOR SCREENING 


時: 10/3 (日/Sun) 8pm 
地: 寶藏巖 台北市汀州路3段230巷 Dingzhou Rd, Sec. 3, Lane 230 

各位朋友你好! 有人記得寶藏巖嗎?是台北市邊緣的一個很好晚的地方,4年前藝術類型的活動很多,為了整修已關了三年多,10月2日重新開幕。新的經營單位是台北國際藝術 村,他們早就拜託遊牧影展讓人家知道這個好事情,邀請我們來播放電影,所以我們想起了《腳踏車電影院》這個概念,可以讓人家在戶外欣賞免費的電影......

http://urbannomadfilmfest.blogspot.com/2010/09/everywhere-now.html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營建署「市區自行車道資訊整合應用網」

近年來自行車日漸風行,越來越多人利用自行車來代步,不僅省錢、環保又兼運動。政府也為了配合節能減碳的政策,大力宣導推廣民眾騎乘自行車作為短程 交通工具,並補助各縣市政府規劃建置自行車道。內政部營建署為了整合自行車道系統補助計畫執行成果,及全國市區自行車道系統之建置情形,因此建置了「市區自行車道資訊整合應用網」。

「市區自行車道資訊整合應用網」結合了Google Maps,在系統內建置了全國各縣市之「市區自行車道」相關資料......

詳全文:
Google Map/Earth觀察報@Sinica

營建署「市區自行車道資訊整合應用網」

(不友善, 請小心: 限 IE , 火狐顯示有問題)



.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US-鐵馬革命現在進行式

2010-09-21

又是一則美國人到荷蘭朝聖取經的故事。

基礎:從教育做起

單車友善的荷蘭,令美國人印象深刻的事:上百萬民眾以單車和大眾運輸系統接駁,完善的交通安全與自行車騎乘教育,特別是10-12歲的學生,令孩子們大都愛騎單車。(註一)「荷蘭人生來基因裡就愛騎單車」的說法再度出現,而11歲的城市路考制度與掛在孩子們房間牆上的單車技能證書也再度被提及。
"To make safer roads, we focus on the children," Tamse explained. "Because it not only helps them bike and walk more safely, but it helps them to become safer drivers who will look out for pedestrians and bicyclists in the future."
為了使交通更安全,荷蘭人特別著重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提早鍛練中學生的單車騎乘技術與充實他們的交通安全知能,不只令他們自己(身為行人或單車騎士)更安全,也會使這群學童將來成為「留意行人或單車騎士」的安全駕駛。這是參訪的美國人特別想學的--60%受訪的美國民眾表示,如果道路環境更安全,他們就會想騎單車通勤--目前實際上只有8%受訪的美國民眾有騎單車通勤;作者認為,仿效荷蘭這套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將為美國帶來巨大的改變。

自行車停放與防竊

第二個取經重點是「自行車防竊」。參訪團來到Hague,政務官對美國人說明,他們的策略是「要提昇單車通勤的速度與改善單車通勤的安全」。翻譯到這裡,我忍不住想起2007年春天的一場不公開會議中,我國政務官強調的重點「單車要慢才安全」:沿途經過人行道,要讓行人先過,經過公車區段,要停下來等乘客上下車,經過計程車區,也要停下來等乘客上下車,經過機車停車彎,自行車道也要縮減變色,當心牽進牽出的機車,經過卸貨區,當然也要小心,至於經過路邊停車或更嚴重的違法併排停車呢?請自求多福!

荷蘭人似乎認為「提昇單車通勤的速度」 與「改善單車通勤的安全」是可以兩全其美一起進步的,我國的政務官好像認為這兩件事矛盾而衝突......

回題。作者認為美國越來越多的分離式單車道有助於提昇單車通勤比率,但也同時指出荷蘭人認為:安全問題不是人們對單車通勤膽怯的唯一原因,因此他們努力作為,關注單車停放問題並致力防竊。

「汽車停在家門前,就停在路邊;單車塞滿場所出入口的各式棚架,或是要在大樓與階梯間扛上扛下的;所以人們選擇汽車,因為它方便。」荷蘭的城市正致力於興建各式單車停放設施,在地下室,在各大樓出入口,讓人們以象徵性的收費換取有人看管單車的信任感與安心:停好車以後,確信下班來牽時車還在那兒。荷蘭有個單車通勤比率達59%的城市,Groningen,早在1982年(距今22年前)就推出第一個有管理員看守的自行車停車場。 在某些城市裡,人口高密度的住宅區,為了讓單車通勤更方便,亦開始設立單車停放架或更多可遮雨的單車停車棚,而且有時乾脆取消既有的汽車停車位來做--每減少一格汽車停車位,可以生成十格自行車停放空間。讚啦!這也是美國參訪團學習的重點。

在鹿特丹與阿姆斯特丹的參訪經驗,以及雙方的意見交流,令參訪的美國公務員感到振奮,其中,Bridget Smith(San Francisco的「宜居城市計畫」主管)更是對「便宜、醒目又實用的路面彩色單車道(隨便誰都能從汽車道中一眼看出那是單車優先的道路)」躍躍欲試。

他們也到爪哇島一遊,在那兒,行人與單車騎士被賦予道路上的優先地位,汽車族被趕到一邊,或是停到地下停車場去,讓行人與單車騎士享有路側與庭院空間,......種種貼心的空間規劃,造就了美好的生活景象:「人」比 「車」更重要!作者這樣描述他的感受:

I've never seen kids--even really young ones--who look so completely comfortable running around their neighborhoods, not even during my own childhood in the days before autos completely ruled the road.

這不正是《鐵馬革命》一書的前言嗎?

騎單車有很多好處,個人方面包括減肥、健康,社會方面包括低碳、少污染。更重要的是,當城市真的接納單車成為重要交通工具之後,那就表示街道很安全,小孩可以安心玩耍;生活節奏找到適當的速度,不太慢不太快,正好是讓人幸福的節奏。

Pascal van den Noort,Velo Mondial 運輸組織的執行董事(註二),也是美國參訪團此行的導遊,對參訪團成員說:拜託你們把這些學回加州去!

現實面的考量

荷蘭人花了35年來建立這整套充滿企圖心的自行車通勤系統,在1970年代中期,自行車在荷蘭也曾衰退,「幸好」石油危機讓荷蘭人意識到:城市居民應該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當荷蘭的經濟、人口與所擁有汽車的等級幾十年來不斷成長時,汽車通勤的相對比率卻沒有太多成長。作者認為,「我們也可以在美國弄出類似的東西,讓市區單車通勤變得更安全、更簡單,也更方便。」當然,美國與荷蘭在地理、政治和文化層面有許多不同,這一切都反映在此行參訪的交通專家所提出的問題:

錢從哪裡來?

要怎麼克服汽車族、商人和開發業者的反彈?



作者 Jay 很有信心:荷蘭能,美國也可以做得到。



◎本文為部份翻譯(沒有逐字逐句翻譯),新聞來源:
How We Can Ignite a Bicycle Revolution in the U.S.
from Alternet



註一:
文中提到美國人騎單車通勤上班的比率只有1%,德國人則是12%, 丹麥18%,荷蘭27%

註二:
Th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Velo Mondial



【相關文章】


鐵馬革命之第一砲 Pedaling Revolution 1
鐵馬革命之美國夢 Pedaling Revolution 2
鐵馬革命之貓鈴鐺 Pedaling Revolution 3
鐵馬革命之單車道 Pedaling Revolution 4
荷蘭自行車交通安全教育




.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富得只能騎單車運動

9月18日,本來是幾個縣市政府要辦無車日活動的日子,颱風來了,有的取消,有的延期。最近老是很想寫些探討「Car Free Day」 真正意義的文章,但一打起字來就忍不住嘆氣......那就跳tone一下,寫寫政府用稅金舉辦的別的活動吧!


 
話說行政院青輔會推動的「青年單車壯遊台灣」計畫,算是這五~十年來政府一連串鼓勵民眾單車休閒運動的進階版(註一)。參與的每個青年團隊可獲得七萬元補助,脫穎而出的三隊還可額外得到一萬元。

http://www.youthtravel.tw/bike/

對象:以15-30歲國內青年為主,邀請國際青年共同參與。

而且,報名提案的時間已經過了哦!^______^


網頁上有個「單車安全宣導」算是「大整理」,不知道青輔會有沒有在每個隊伍出發前,先來個「單車安全保命教育」呢?我想起伯軒媽媽說過的,很多家長在孩子考上大學後,送給他們一台機車作獎勵和在外地念書的代步工具,這個禮物卻可能是他們這輩子能送給孩子的最後一個禮物(註二)。

那,單車呢?




三四十年前,單車還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小孩子的重要童年回憶;現在單車重新在台灣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卻與從前截然不同,一切似乎都與 「錢」有關。表面上,單車熱好像是受到電影或名人或環保風氣的影響,實際上,政府和企業近年來其實也投入大量的資源助長此一風氣。


那個不用戴安全帽,放開雙手也能騎的年代,那個隨處一擱不用上鎖也很安心的單車年代,那個小孩子可以在路邊安心騎單車玩耍的年代,畢竟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比18歲以上成年人口數量還多的汽機車數量、每個月幾萬輛成長,以及大家都認為很不安全、外國人也覺得很受不了的、常常「出人命」的交通文化與環境。



從「窮得只能騎單車通勤」到「富得只能騎單車運動」,我們的社會實在是「進步」太多了!




(註一)
參見2009.12.18千里步道「窮得只剩單車」智庫沙龍討論會與談資料
陳晉煦∕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生從單車熱看「單車與人」(pdf),以及
李佩璇─解讀2007單車熱:單車休閒象徵位階的翻轉(pdf)

(註二)

 2010-09-14[中時]機車事故傷亡嚴重 超速和酒駕案件最多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統計,今年初到六月為止,有38件交通死亡事故,其中機車事故就有23件,佔了死亡人數的六成。......分析事故發生的年齡,則是以18歲到29歲的年輕人居多,發生時段則是集中在深夜。



*其他相關文章
Taiwan Government Gives NT70,000 to Youth Cyclists
http://taiwanincycles.blogspot.com/2010/09/taiwan-government-gives-nt70000-to.html




.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要路權更要安全Part2

目前的道路環境是汽車至上的,不論是單車或機車,二輪人在交通環境中成為傷亡慘重的用路人,在大環境還沒有重大改善之前(事實上恐怕一點進步也沒有),我們必須學會自求多福!畢竟,命只有一條。

2009-10-29公視晚間新聞(機車與大車爭道 險象環生令人驚)

2010-09-08Mobile01安全的自行車環境? -我的無妄之災!

台灣號稱是自行車王國,這幾年也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下單車運動蓬勃的發展,可是到底什麼樣的騎乘環境才夠格成為安全的自行車王國?我想,除了比賽受傷是在所難免外,其他難到都是自己不小心加活該嗎?躲雨可以把鎖骨摔斷,那,其他的時候,那裏會斷?意外雖然無法預測,但當政當局的主事者總是要盡力降低騎乘的風險,我們沒有辦法一次搞定,但總可以不斷改善吧?


[英 文報導]Grate Expectation: A Cyclist Pleads His Case For Safer Streets
http://taiwanincycles.blogspot.com/2010/09/grate-expectation-cyclist-pleads-his.html

......So far the government has done little about improving the safety around gas stations. Therefore, the next time I need to pass a gas station or drop in for a little relief, I will be sure to avoid the steel grating and steel drain caps. It is pretty much common sense to avoid metal plates in the road, but I guess things could be made a bit safer.




.Fin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CH-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會換輪胎嗎?

瑞士人的生活態度: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會換輪胎嗎?

小時候腳踏車壞了,都是自己換輪胎的,要趕快換好,才有車子可以騎,因此一下子就學會了。長大了,騎車出遠門旅行,車壞了,隨時都要有備胎可以換,才能繼續單車之旅。

閱讀全文:
修腳踏車@ Maggie's Swiss Home
在腳踏車爆胎後的隔周星期六,我們就去採買輪胎(內胎和外胎),總共花了十五瑞朗(註),如果去店裡修理,應該要多好幾倍的價錢吧?!



註:依1:31.328換算,15瑞士法郎CHF約等於台幣470元


.Fin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單車騎士要路權也要安全!

2010.9.8 


自從今年四月宣布敦化單車道平日開放汽機車共用以後,我只去騎過兩次,都是交通離峰時間去外拍,這五個月以來明顯感覺取締違規停車的警力少了,即使是號稱單車專用的假日,違停的汽車也越來越肆無忌憚......昨天下班時心血來潮,想說來騎一騎我昔日最愛的敦化路(「慢車道單車道工程」之前),結果被一輛違停汽車擋住去路,左側車流量大,右邊人行道型單車道上滿是攤販,我卡在中間動彈不得,只好停下來,我一停,違停的轎車司機剛好下車往後走,見我「擋了他的路」就很不客氣的要我讓開,我沒有讓開(退後)的意願,事實上也沒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可以再退後,於是我只是盯著他和他的車子看,順便喘口氣。然後有了以下的對話:(「」裡是我講的話。)

你幹麻?


「你停這樣不太對吧?」


有什麼不對?大不了你叫警察來抓我啊!


「這裡是單車道耶!」

我知道是單車道啊!我暫停一下頂多違規而已,又沒有違法!!

「紅線停車是違規也是違法喲~」 

那你叫警察來抓我啊!暫停一下,辦點事情,有什麼大不了? 你去打電話找警察呀!等我辦完事情警察都不會來,這種時間拖吊車也不會來,你敢報警就盡量打電話好了,你給我小心一點,看是警察先到還是我先辦完事先走~只是暫停一下辦點事情,有什麼大不了?給個方便不行嗎?可以吧?
 
(有點被他的態度氣到,我已經從被卡住不得已而想規勸的心情,變成不爽且擔心自己生命安危了)

「可以啊!請。」(此時後面已經沒有機車,所以我後退讓他過了)

 因為越想越嘔,就拿出相機來拍,拍到一半,發現他又突然折回來對我罵:你有神經病喔!

(我感覺到自己被激怒了)「拍照留念而已,可以吧?你不是去辦點事情,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這個滿嘴檳榔汁、長得很像番仔火劉文聰的中年男子,後來完全忘了他要辦的事情,開始與我爭辯「在單車道路邊紅線旁停車是否合法」的問題,辯不過了,就推拖公車司機,說公車還不是停在這裡,公車就不違法嗎?

「現在前面每台公車都停不到靠邊,留了一些空間給單車經過,跟你的車子整台占住單車道不一樣,而且公車司機很辛苦,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跟你不一樣,你根本不能跟他們比。」(事後的反省:這段話後半句實在太情緒化了)

在我背法條給他聽之後(這也是情緒化的愚蠢行為),辯不過我的那位大叔開始羞辱我,詛咒我全家,而我生氣時往往會開始長篇大論講道理兼說氣話:「台灣每年車禍死掉四千多人,比921大地震還多,就是因為有太多像你這樣只顧自己方便不管別人死活的人亂開車,如果你真的來撞我,撞傷我就告你告到底(使盡吃奶力大聲念出他車號,我們周圍開始有人圍觀),如果你把我撞死了,我就化成冤魂一輩子糾纏你......

最後這位大叔一邊喃喃自語罵我神經病,一邊把車子開走了;我則是一路上繃緊神經的騎回家,擔心隨時有人從後面跟蹤追撞...。

我想我大概真的是神經病,當大家都認為「單車道工程越多越好,單車道是自行車騎士的康莊大道,其他什麼都不需要」的時候,當敦化單車道安全島旁的液晶跑馬燈不斷顯示極易造成誤導且順序根本顛倒、陷騎士於危險境地的字句「自行車騎自行車道,汽車勿停自行車道」(註),只有我和少數朋友在這邊鬼吼鬼叫:

自行車「政策」真的很需要政府完整的投入與規劃,不是只有全台瘋狂做自行車道工程而已,否則像這種可能會出人命的事情就會一再上演......

 
July,2010誰說自行車要在自行車道上騎?(註:財損)
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July,2010長來騎車,一路好走(註:一死兩重傷)
http://bikesmiling.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Jan,2010 鳥松環湖自行車道結局預告(註:死亡)
 
單車騎士要路權也要安全!!!
 
愛爾蘭國家自行車政策白皮書開宗明義在目標與遠景就先說明:
"沒有任何單項政策足以促進人本交通,各項措施需要廣泛與交通以外的領域結合,例如:都市規劃、交通安全、醫療與健康,以及保險制度。"
目前我們的作法是單獨鼓勵蓋越多的自行車道越好,其他配套:一律沒有!這種風氣只會害死更多騎士,或是害更多人受傷!
 
所謂「完整規劃」,簡略版在此:
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
 
 
 
【特別聲明】我無意責怪少數認真努力的公務員,也希望這篇文章不要令這些真的有在騎單車的公務員覺得灰心難過,或是從此以後轉而奉行公家機關的聖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只是正如陳站長所言,
道路工程不比其他設施與學術研究,可以拿來練習,一旦經驗不足或設計不當,即可能造成使用者的傷亡,不得不「特別要求」。總之,不論高雄還是台北,自行車道,若是不能夠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個人堅決反對再興建自行車道。
自行車「政策」真的很需要政府「與民間團體」完整的思考規劃,不能把這麼複雜的事情交給工程單位或將工程發包出去後,其他就「再說」了啊!
 
 
人命關天哪~ 



 
 
註:「汽車勿停自行車道」先做到,「自行車騎自行車道」才有可能做到。 
液晶顯示一次只有一句「自行車騎自行車道」,汽機車停等紅燈看這一句就先在心裡把單車騎士關進自行車道監牢了!單車騎士閃路邊停車騎出來一點就惹人討厭,讓慢車道上的汽機車很想撞下去。誰還理後面那句「汽車勿停自行車道」啊!


.

[NL]荷蘭單車道觀察I_by_Han

微笑單車的老朋友 Han 到荷蘭去了,來看看他的第一手報導吧!



Bike Lane in Netherlands 荷蘭 單車道觀察 - 1 Sep,2010

多數通勤單車道與火車鐵軌或是重要省道平行,就跨城市通勤是很方便,也不容易迷路......

My folding bike in Netherlands Aug,2010
 終於買腳踏車了!結束每天走八公里的健行生活......

BikeSmiling相關文章回顧


.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鐵馬革命》 金錢篇+線上台味讀書會

第三次讀《鐵馬革命》,前六章我是用時速60公尺來閱讀的,後來速度下降到50m/hr,而且忍不住東翻翻西找找的左右對照,有時候一時興起就會到google這邊查查那邊查查,書裡沒有附照片的地方也會學ak大大飛到google 地圖去找Street View長什麼樣子,或是去youtube直接找影片來看,所以閱讀的速度偶爾甚至降到30m/hr(比公路車時速慢一千倍)......

現在書眉那兒到處貼著便利貼,跟台灣有關、可以互相對照的,貼綠色,象徵「綠色交通」或人本交通安全改革,跟交通安全有關的,或是明列死亡人數比例的,貼紅色。

最近聽到某個「真假小額募款」的訊息,讓我特別想來寫一篇《鐵馬革命》金錢篇。關於美金對台幣的譯文匯率先回在前一篇舊文留言裡,這篇要講的是企業捐款。

以p.78那個1997年在美國發生的"三百萬台幣的捐款故事"為例,用32來算合計約美金9萬3750元,對於國內三大車商Giant、Merida和KHS來說,這筆錢是否也像美國的企業一樣,「不過是個零頭」呢?

2008年,謝正寬校長與老婆協力車環島那年,功學社自行車產值約為15億元(註一),
同年,也就是標哥-劉金標先生以73歲高齡騎單車環島的隔年,捷安特營收40億元;2010年,美利達在上半年締造50.47億元營收(註二)。

(不好意思,我沒找到2008年美利達營收與2010年Giant和KHS的營收資料)

如果他們願意付出三百萬捐款給推動單車通勤或人本交通的NGO團體,這筆錢各相當於三大車商三個不同年度產值(15億、50.47億、40億)的百分之0.2、百分之0.0594和百分之0.075,看起來好像也「不過是個零頭中的零頭」。(註三:公平貿易捐款案例)

如果把眼光放大,視野拉遠,看看台灣自行車業總產值呢?2000年台灣自行車業產值曾經高達900億元,2004年為新台幣489億元,2005年達到新台幣567億元,2007年則為新台幣534億元......。三百萬台幣就更是九牛一毛了。(註四)


不過呢,首先,台灣社會長期忽視交通安全,不重視生命的價值,光是每年的酒駕肇事者就足以癱瘓監獄獄政了(監獄太少不夠關,只好搓湯圓和解後放出來繼續肇事撞死人);其次,推動人本交通的NGO團體少之又少,力量尚未整合;再者,自行車業者也還沒有明確看到推動人本交通的潛在商業利益;最後,產險相關業者與衛生署大概也不怎麼清楚:這麼多年來,因為這個「台灣聞名國際的爛交通與高車禍傷亡率」究竟讓全國上下花費了多麼大把的銀子與醫療資源....................

所以,像美國那種"三百萬台幣的捐款故事",一家車商捐出營利零頭拋磚引玉,NGO組織向其他業者也募得等值捐款,成立「自行車推廣協會」的美事,我們會不會也有台味版的"三百萬台幣捐款故事"呢?看來是還早得很。

2005年巨大、美利達各挹注1億元、4千萬元經費,認養德國電信T-Mobil、Multivan Merida等國際知名車隊(註四)。就「單車休閒運動」而言,企業好像是很捨得投資的,企業回應政府「四年一百億自行車道工程建設計畫」的相關訊息也提供證明;但若是「單車通勤」或「人本交通安全改革」,則還有非常多努力的空間。


(待續)


邀請網友一起來共讀與討論:《鐵馬革命》線上台味讀書會
請加入【微笑單車上路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bikesmiling/




註一
資料來源:台灣壹週刊 第 359 期

註二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自行車族群 上半年營收報喜〉by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2010-07-10

註三:公平貿易企業捐款,以生態綠作為案例,每賣出一包咖啡,就捐款十元給環保團體與環保政黨,一包咖啡售價兩三百元,十元大概是百分之3.33左右。
(小革命)一直以來,即使營運艱困,生態綠每包10元的捐款從未間斷過,......

註四
資料來源:外貿協會「國際商情雙周刊」第212期 2007.03.14-03.27






.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台灣最後海岸線 需要多一點在乎她的車友

2010-08-31(二)民視新聞
單車夯! 全台自行車路網串聯

2010-09-01(三)記者節新聞
台灣最後的原始海岸線,恐將因環評有條件通過而永久消逝

看似無關的兩則新聞,其實是相關的。

體委會的四年四十億建設觀光休閒自行車道計畫內容裡面,就有包括要把阿朗壹古道舖成水泥公路,好方便屏東車友騎單車到台東可以更快抵達,或更早休息,或騎車受傷時救護車方便開進開出......


我記得單車環島經過這一段有很多選擇,南迴、199、199甲、200...... 車友真的需要一條環島專用的水泥公路工程嗎?外國觀光客將不會知道他們錯過了什麼。



那麼,住在台灣,又愛騎單車的你呢?





.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影片)單車通勤城市:哥本哈根

2010-09-01
孔明車新聞

又到了9月--Car Free Day的月份,這幾天的重要新聞有:
還有,香港的世界無車日活動是由綠色和平組織來辦的,不同於台灣由政府主辦。香港的單車人對於政府的單車政策有什麼看法呢?
作為單車人,我對香港的單車政策非常不滿,因為政府官員沒有遠見,但其實不用花太多金錢就可以打造一座單車城市了。在英國,沒有特別設立單車專用道路,只是在交通燈前劃定了單車專用停車處,就已經滿足了單車路權;在丹麥,政府把汽車貨物稅和油價維持在高水平,人們就自然使用單車代步了......

  • 舊聞回顧

2009-12-17單車通勤城市:哥本哈根 by 輪粹生活
http://laneandtrip.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html

丹麥的交通政策(影片譯文與解說)




1.使用汽油要繳稅(每加崙六美元=每公升50.8元台幣)

舉例:台灣今日油價28.2(92)如果像丹麥一樣要加稅的話,一台機車加滿4L就要花316元;小汽車加滿(假設是98)30L就是912+1524=2436元


想像:
機車每週加油316元
汽車每次加油2436元

2.汽車稅率為200%

舉例:買一台64萬的Toyota Corolla Altis,加上稅金128萬,總共要付192萬(不含牌照/燃料稅)
如果是買評價較高的Volvo,一台要119萬,含牌照/燃料稅再加汽車稅238萬,總價就是358萬7440元。

3.都市規劃以單車通勤和人本交通為優先考量,好將公共空間做更有效的規畫。

4.公車或停車格用來隔絕一般車流,但不干擾單車交通。

5.市中心完全無車,人們安心自由行走..................



延伸閱讀:


更多【孔明車新聞】...
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bikesmiling/






.Fin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自行車道評比[官方版]vs[民間版]

由行政院研考會、交通部、行政院體委會及內政部營建署共同辦理之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評比,由研考會蔡保言與營建署簡修德組長率領包括政府部門與學界代表-陳志鴻、何沙崙、趙昌恕、周家蓓、邱裕鈞以及中華民國單車安全協會代表謝文秀等7人組成評比小組,除分生活通勤型、運動休閒型2類,更以「推動策略」、「配套措施」及「執行結果」3面向為評分標準,於8月9日核定評比結果。

另外,台北市民自發舉辦的「民間版:台北市通勤自行車道評比」上半場,則由九位民眾實際騎乘自行車道(包括自桃園和高雄遠道而來的兩位朋友),依「舖面」、「動線」、「寬度」、「遮蔭」、「無障礙」等五個項目進行評比,亦於8月11日發布評比結果。

新聞整理: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99年度全國自行車道系統建設評比結果出爐
2010年8月17日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529655&ctNode=12226&mp=100
 ... 由行政院研考會、交通部、行政院體委會及內政部營建署共同辦理之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評比,行政院已於8月9日核定評比結果,其中屬於「生活通勤型」之臺北市 「信義區自行車道」、高雄市「美麗島大道自行車道」等二案,以及屬於「運動休閒型」之臺中縣「東豐自行車道」、臺北市「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臺北縣「河 濱自行車道」、高雄市「愛河觀光自行車道」、宜蘭縣「冬山河自行車道」等五案分別評定為優等。...工務局副局長盧正義表示,此次全國自行車道系統建設評 比,除分生活通勤型、運動休閒型2類,更以「推動策略」、「配套措施」及「執行結果」3面向為評分標準......詳全文: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529655&ctNode=12226&mp=100


相關新聞:高雄市自行車道系統 拿下全國評比2項優等
"2010/08/24 19:20"  記者孫銘鍾/高市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4/17/2bpt5.html
高 雄市自行車道系統再傳捷報,拿下全國評比2項優等!高雄市生活通勤型-「美麗島自行車道」與運動休閒型-「愛河觀光自行車道」2項,能在23縣市中脫穎而 出,顯見高雄市近年致力低碳路網打造,已深獲肯定。而為迎接9月19日國際無車日,推廣綠色交通,市府今年特別邀請無車日發起人Eric Britton,參加跨縣市單車騎乘活動,為縣市合併暖身,發展大高雄為「最友善的鐵馬城市」! 詳全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4/17/2bpt5.html


臺北市「信義區」及「新店溪」自行車道全國評比雙料(優等) / 2010-08-26自行車道工作坊
http://www.wretch.cc/blog/bikelaneteam/16561952
日前行政院公布全國各縣市自行車道建設評比成績,台北市掄得生活通勤型(信義區自行車道)及運動休閒型(新店溪右岸)的雙料第一(優等),獲得這樣的殊榮對市府同仁在自行車的努力給予很大的肯定與鼓舞,在臺北市要建設自行車友善環境確實不易,要打造低碳城市還有一段路要走,希望今天這份的肯定,可以給默默付出的工作團隊更大的信心,也祈望愛好自行車的所有伙伴繼續給我們鞭策與勉勵。

土城市區自行車道路網 將持續延伸
新聞日期: 2010/07/08    發佈單位: 臺北縣政府交通局
http://www.info.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03945
【北 縣訊】7月8日上午由行政院研考會蔡專門委員保言及內政部營建署簡組長修德率領內政部營建署陳處長志鴻、行政院研考會何研究委員沙崙、行政院體委會趙簡任 秘書昌恕、臺灣大學土木所交通組周教授家蓓、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邱副教授裕鈞、中華民國單車安全協會謝理事長文秀等7人評比小組,前往臺北縣土城市金 城路二段等地自行車道,進行「99年度全國自行車道系統建設評比暨實地查訪」。詳全文:
http://www.info.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03945


[民間版]2010-07-25台北市「通勤」自行車道評比(上半場)
九位民眾實際騎乘自行車道,依「舖面」、「動線」、「寬度」、「遮蔭」、「無障礙」等五個項目進行評比,評比結果:
http://rtstw.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1.html
*各自行車道單項評分與意見



台北市通勤自行車道評比=下半場=預定騎乘路線:

1.敦化單車道騎三回(中央分隔島、人行道、慢車道)+仁愛路(部份路段)
2.民權東路人行道
3.北安路自行車道





2009-02-22高雄自行車道評比
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09/02/20090222.html


.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TPE-單車上捷運2010-08-22

台北市

8月22日,為了拜訪一個多年沒見的老朋友,從台北騎單車到桃園。這段路騎過好幾次了,探路、獨騎、活動帶隊......,但這次和從前的經驗不同,用捷運作弊偷懶一大段路(從國父紀念館到土城)。感謝~

相簿: 2010-08-22北桃單車行

兩年前的今天,牽單車上捷運還像結婚一樣,要選良辰/吉時/福地(日期/時間/車站),稍有差池弄錯了就等著收罰單1500元;在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與25位台北市議員聯署及遊說推動下,台北捷運公司更改相關規定,自今年4月24日起,週末假日已改為全日可上捷運,雖然距離「單車平日上捷運」的夢想還遙遠得很,但總算也是一大進步了。

推動低碳又安全的人本交通:

1.單車上車:單車與大眾運輸系統接駁政策,以及各站點與學校/大樓周邊的單車停放處與淋浴設施

 2.各級學校/老人出入場所/公車停靠處/慢車道......降低速限,增設交通寧靜區與路口人本交通設計,保障單車騎士/行人/輪椅族以及其他用路人的生命安全

鐵馬革命進展緩慢,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四年來的相關連結】

2010/4/24(六)起,假日27個台北捷運站,全時段開放單車上捷運

單車搭火車 盼離峰免費【蘋果日報】2009-09-20 --鐵路警察局轉載

千里步道【單車生活化】立法院公聽會2008-09-22
具體訴求 2.落實「單車上車-單車與大眾運輸的接駁」整體配套措施,讓單車由休閒進入生活,落實「單車生活化」願景,以達節能減碳之目的。
單車上車─單車與大眾運輸的接駁【千里步道第二十八次智庫沙龍討論會】2008-08-22
引言三:單車與捷運接駁(簡報(錄影)

Mobile01討論串熱門文章 7/1起用攜車袋上對號火車也要幫愛車買票??? (2008-06-30~2010)

Mobile01討論串熱門文章 用黑色塑膠袋套住單車,在忠孝新生站被警告不得搭乘 (2008-06-07~2008-12-10)

◎自2008年3月1日(週六)起,假日攜帶腳踏車搭乘臺北捷運由單趟新臺幣100元調降至80元。

在倫敦騎單車通勤上班@五色鳥和飛魚的旅英札記 (2008-01-31~2010) 
倫敦的捷運系統也開放許多條路線,讓單車騎士在非尖峰時間,可以免費直接將單車牽上捷運,火車運輸也提供一樣的免費服務。......為什麼在台北將單車搬上捷運要不計路程長短收費一百元呢?如果說是單車占位置的話,那是不是推娃娃車上捷運也要另外收費?站在鼓勵單車代步的立場,應該是免費提供單車隨車運送的服務......

微笑單車上路【活動記錄】請問今天單車可以上捷運嗎? @ 收復街道聯盟:: 痞客邦 2007-11-24

Mobile01討論串熱門文章 台北捷運對單車使用者的歧視 (2007-10-22~2010)

黑米書籤:小喵紅單事件(原文似乎已刪除) 2006-10-30

......更早以前的新聞:

2004-01-18 ~04-18〔自由時報記者何聖飛╱台北報導〕亞洲地區首創"鐵馬上捷運"試辦三個月,開放腳踏車進出的車站共有十五個,收費方式採人車合併計費,單趟不限里程,每人一百元,攜帶腳踏車進站的乘客,須在下午四點前進站。


【其他相關資訊】

2010年7月行政院經建會統計,目前公共運輸當中,以各運具之使用人數來看,選用台鐵者占總運輸之比率約1.1%,台北捷運約2.9%,高雄捷運約0.3%,高鐵客運約0.2%......詳見新生報新聞全台公共運輸使用率 僅13.4%

.Fin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Google:微笑單車

Bike Smiling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1111在台灣

搖滾天團Queen的經典歌曲”Bicycle Race”又出鋒頭了!這次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央車站,為非營利組織11.11.11單車公益計畫的創意行銷活動。詳見ECO御宅綠活情報的報導【綠行銷】在布魯塞爾中央車站的單車快閃


11.11.11

11.11.11是一個NPO/NGO組織,致力於消弭貧窮、飢荒、污染,追求世界和平與更美好的生活。

1966年11月11日上午11點,成千上萬的志工走上街頭,投入「第三世界聯合參與行動/Joint Action for the Third World」,為終結令西歐停滯四年的世界大戰,以及紀念1918年的停戰,提供一個新選擇,活動目的在於將發展與援助世界和平變成一種投資。這是11.11.11組織與每年一次11.11.11活動的由來。


慢行

在台灣,跟這個組織一樣熱愛「11」這個數字的,大概要算千里步道了。 爭取弱勢用路人(單車族與行人)路權,強調人與土地的連結,不容汽車至上的擴張主義以開發之名將環境破壞殆盡,用雙腳(11)和雙手(11)守護家鄉的環境。千里步道路網號稱「11號國道」,裡面歡迎以雙腳步行、單車或輪椅的雙輪進入,謝絕汽機車,以慢速行旅,實踐慢活精神。

也因此,千里步道常把各種活動辦在11月或11日,從2006年的「1111全台齊步走」活動,2007年11月出版《走。路 -- 給我一條千里步道》,2009年串連全國社區大學的千里步道騎步走活動於於4月11日抵達高雄市,同年12月11日,徐銘謙、周聖心與《30雜誌》交換【環台北一週】想法,到今年7月公布路網,11日邀請各界朋友參與【環島協奏曲】行動......,不勝枚舉。無怪乎【環島協奏曲】記者會上,資深志工林三元先生說道:「我還以為今天是7月11日呢!」


千里步道,始於足下。找出居家附近的千里步道,為弱勢用路人權益與守護環境共同努力,落實公民參與--你也可以



.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Bali交通文化觀察

motorcyclemotorcycle
圖說:峇里島的機車前後都要掛牌照相簿: 2010Bali


這兩三年來,無論是在交通界工作的前輩,或是環保領域的先進,在講到台灣的單車通勤推動現況時,都會特別提出機車問題來討論;我猜想這大概是因為汽車問題全世界都有(聽說美國最盛),而機車問題卻只在東南亞和非洲國家比較多的緣故(台灣各路口的機車大隊曾被日本旅遊節目專題介紹)。

以「Make Taiwan a bicycle friendly country」為畢生夢想的 Homer 大哥曾說過,如果台灣能有效管理汽機車,成功推動單車通勤的話,那麼全世界的交通與環保專家都會來向我們取經。朝政4月寫《機車與單車非對立的兩端》,的確如此,惟道路空間有限,不同交通工具間存在競和關係,如何創造多元選擇,並且促進不同用路人族群間和平相處?要像荷蘭人那樣交通/用路行為「像舞著和諧的舞步」,快速交錯卻不危險,我們需要更多智慧。


圖說:靖娟刊物(*1)/眾神爭奪的國度(*2)

四月份去了一趟 Bali(峇里島),發現他們的機車感覺上比台北高雄都還要多而擠。有些觀光重鎮的市場門口停滿機車,滿到人都快要鑽不進去、走不出來的地步。隨處可見的民營零售加油站,看起來像是用酒瓶裝的黃色汽油待「架」而沽。我相信觀光勝地峇里島以前應該不是這樣的,就像綠島以前也很純樸、空氣很清新一樣,但是現在,要讓峇里島回到從前很少機動車輛的樣子,那「改變」會很困難。(*3)

三輪腳踏車/計程車
圖說:整排三輪腳踏計程車,1950(參考David on Formosa的介紹)

台灣的道路交通環境,又是怎麼從三、五十年前腳踏車塞車,變成現在汽機車塞車的呢?(*4)

敦化路-Before 敦化單車道計程車
圖說:(左)敦化路計程車/Before(右)敦化單車道計程車/After,2008
圖片來源:自行車道工作坊.相簿p.3940

我去找一些長輩聊天,他們有的懷念從前雖然窮但純樸又快樂的生活,有的則比較喜歡現在方便而富裕的生活,一問到物質豐沛的生活會不會把破壞環境的苦果留給孫子輩承擔時,他們都說:想不了那麼遠啦!反正「我這輩子應該不會遇到世界末日吧?」

對現狀不滿意,有心想「改變」的人,不能光是羨慕:
為什麼荷蘭/丹麥/美國人做得到(單車友善or人本交通),台灣還沒有一個城市做得到?
而必須要常在心裡思考這些「人性」(*5)。


在峇里島觀察到的「交通文化」,有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1.我們坐的遊覽車為了閃避突然竄出的機車而與一輛卡車相撞,雙方司機下車查看車況(卡車後面有被撞凹),然後聊了一下,各自微笑解散回駕駛座繼續開車。

圖說:與前車保持距離


2.機車從小巷子騎出來,我們聽到引擎聲,本能的停下腳步,準備要讓他先過,結果機車騎士一騎到巷口就停下來,堅持讓我們(行人)先過

露肩帶的女騎士大車禮讓單車
圖說:遇到弱勢用路人(機車/單車/行人)或任何可能衝突,先讓再說。(右)在台灣是驚險畫面,在峇里島互相禮讓,平安無事。

3.在路上看到沒戴安全帽、明顯是個小孩子在騎機車,我們以為會聽到開罵的聲音(同行的朋友都想幹譙了),沒想到客運司機讓他先過(我們這裡客運司機為了生計,在道路上不得不成為最兇猛的用路人),而路上的其他車輛也都對這小孩禮讓有加

小孩騎機車大車讓小車
圖說:(左)小孩騎機車(右)大客車停下來讓小車



Bali的人行道看起來很窄,小朋友大多走人行道上學,路上也很少看到單車(可能因為我們觀光客看到的都是主要幹道居多),但島上居民大多具有一種「慢吞吞」的氣質,到處都有「發呆亭」。

小孩走路上學發呆亭
圖說:(左)PM2:30小孩走路放學(右)發呆亭:蘭嶼也有外形類似的亭子


Bali的人塞車時好像不會生氣似的,開車也不搶快,大家都在「慢活」;我們甚至親眼目睹:飯店服務生擦玻璃擦到一半,就「定格」發呆起來......。

「觀光」是峇里島很重要的經濟收入,世界各國的人都愛到Bali旅遊,也許就是深受這樣友善的文化所吸引;我忍不住想,「熱情好客」是我們台灣人在觀光上吸引外國觀光客的重要特質,如果交通文化可以變得更友善,全世界也會有更多人愛上台灣的;最重要的是:每年車禍傷亡人數會減少許多,空氣更清新,生活更寧靜,上下班通勤時也將會有好心情!(*6)


bikesmiling


註解:

1.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經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已經開始出雜誌了。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是小孩可以安心出門玩耍的那種世界。

2.看《眾神爭奪的國度》,滿是心痛,上一代的大人自己過得痛苦,又將不安與仇恨教給下一代,小孩何辜?我忍不住想,咱們這島上南北仇恨以及政治惡鬥的氣氛,還有閱聽大眾豢養出來、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推波助瀾......這個社會究竟會不會有和平的一天?

3.導遊告訴我們:峇里島沒有公車。這或許是私人運具盛行的原因之一(台大的黃武雄教授也曾提起,台灣在經濟發展時期忽略了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是導致機車盛行的原因之一,民眾為了工作與生活所需,不得不以機車代步)。

4.關於這三四十年來交通的轉變,還可參考3篇文章與老照片:

5.人性--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本惰。人人都想要占有一塊自己的領域。「自私/自我」「貪心/有上進心」「懶惰/慣性」「領域性」為四大基本人性特質。如果要在台灣創造「鐵馬革命」,需要 5 E 並進,還得考慮人性。

6.熱愛台灣的David在2008年受訪時被問到:生活在台灣,最讓他感到受不了的事情有哪些?David不假思索地馬上回答「交通,再來就是政治。」即使如此,他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台北用單車通勤。


.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2010環法賽近距離寫真-The Big Picture

2010年【 第97屆環法自行車賽】於7月25日進入最後賽段,車手們在經歷了高山、炎熱天氣以及長途跋涉等一系列的考驗後,最終到達比賽終點—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冠軍是來自西班牙的車手康塔德,這是他第三次奪冠。在The Big Picture這個網頁裡有一些未在一般媒體出現的近距離寫真。


第97屆環法自行車賽

更多照片...
http://www.boston.com/bigpicture/2010/07/2010_tour_de_france_-_part_i.html


.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用單車幫助第三世界民眾謀生by波特曼

馬特猴轉載有感而發:週日看了經典名片《單車失竊記》,二戰後的義大利,有單車等於有工作,沒單車就沒工作,一輛單車的價格是一個月薪水......再來看這一則新聞,特別有感觸。如果大家都過著享受與揮霍的生活,不用多久,世界末日很快會到來。我們需要和平,需要互相幫助。


詳全文(附影片):NGO對抗暖化行動資訊網
http://combatclimatechange.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6.html


Wheels4Life是美國立案的NGO組織。主要宗旨在於免費提供單車給發展中國家需要交通的偏遠地區民眾,以便他們就學、就業與就醫。這個NGO由德國出身的登山車與極限登山單車運動的好手Hans Rey創辦,組織裡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義工。

Wheels4Life(W4L)與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它們評估並通報有單車需要時,Wheels4Life就會送來單車。

所需要的民眾,主要是住在較為偏遠的聚落,當地人買不起自家車輛,或因為油價與公共交通費太高,而薪資太低,因此找不到工作。很多社區甚至沒有公眾交通。因此有了單車,等於是提供他們很多的就業機會......

Bikes Not Bombs則是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團體,蒐集捐贈的二手單車,教導美國青少年(主要是弱勢城區的青年)修理單車的技巧,他們也有開設單車店,販賣部分二手單車並提供修車服務,也是為了要給青少年職場訓練。修好的回收單車,則拿去贈送給非洲、中美洲的貧窮國家的偏遠社區。

http://bikesnotbombs.org/

Bikes Not Bombs其實目標更為宏大,他們想要利用單車,來提倡社會正義與避免戰爭。




詳全文(附影片):NGO對抗暖化行動資訊網
http://combatclimatechange.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6.html



.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昭華來訊

我對單車的喜愛
停留在很家常的狀態
看到現在朝向休閒化發展
配備精良的車款
總覺得好像不認識了

在我的認知裡
單車是平原的交通工具
很不習慣在山路上看到它

我嚮往普通的甚至破破的單車
輕鬆的就算開放兩手騎也沒關係
到哪裡去隨處一擱不用上鎖
完全沒有"鎖"的意識
那樣的社會才是能騎單車的社會
絲毫不勉強

這樣的社會已經不存在了



昭華 


.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週末點播:紐約單車快遞

美國首都紐約,俗稱「大蘋果」。

紐約市的人口密度10,482/km²,比台北市9,579.30/km²和高雄市9,951.19/km²還要高,寸土寸金。(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在大蘋果裡騎單車送快遞,是怎樣的景象呢?
(2004年紀錄片by Lucas Brunelle,一般道路上只有Fire Lane/消防車專用道,而沒有單車專用道;不過,當時影片中的橋樑已經出現行人與單車專用道了--7m15s處至片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0Zjn3eB9k




再來一段影片:

2008-05-31【貝哥哥指南】紐約 單車/地鐵/汽車 通勤賽

在2007-2008年間,台灣許多單車相關論壇、環保人士與社會各界都有提出「請政府多蓋單車專用道,以促進單車通勤」的意見,除了貝哥哥這頁以外,2007年單車上路大遊行口號中也有一句是「給我單車道健康自然到」,,,,,,這是歷史上的一頁;2009-2010年針對敦化單車道的討論,又有另外兩種聲浪出現:「我們不要單車專用道!」或是「單車全面騎上人行道,別來侵犯汽機車路權」,2010年4月,敦化單車道暫時呈現半廢除狀態,有人提議要把單車道路面刨除,將所有道路面積歸還給交通繁忙路段的汽機車......這也是歷史上的一頁。

2009年,《紅白大對抗之開放填充題》代表我心中的疑惑,至今無解,只好繼續粉紅。

人們永遠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溝通,才能對彼此更了解。這是否就叫做「政治」?

週末有空的人,不妨翻一翻由政治線記者寫的《鐵馬革命》第六章〈紐約:一步一步打造單車夢〉,認識一下在大蘋果裡騎單車的紐約客,他們所締造的歷史。



1980年夏天,Ed Koch(紐約市長)下令在第五、第七和百老匯大道上設置以護欄與汽車分隔的單車道來保護單車騎士(像是緣石隔離式的敦化單車道)。...幾天之內就有來自汽車族的大批抱怨湧入,他們認為這讓塞車變得更嚴重…,在一個寒冷的秋天,Koch市長和紐約州長坐豪華轎車陪美國總統視察,經過空無一人的單車道......,沒多久,單車道護欄就被拆了。
~《鐵馬革命》p.280, Chapter 6



大約三十年後,2007-2010年間,單車才真正在美國交通取得革命性的地位。




延伸閱讀:2010-04-12敦化單車道.歷史上的一天


.Fin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長來騎車,一路好走

20100704屏鵝公路車禍.jpg
2010.07.04屏鵝公路車禍,一死兩重傷。

願陳長來先生一路好走,兩名受傷的騎士早日康復。

對於那些總是說「自行車本來就不應該騎在路上」而忽略「超速駕駛應負之交通安全責任與公共危險罪刑責」的網友們,我想說:請不要對單車騎士趕盡殺絕,要知道:一次車輛使用,會有兩次當行人的機會。人人都可能成為弱勢用路人。

另外,請愛騎車的朋友們協助轉寄這一篇:

誰說自行車要在自行車道上騎?

感謝。



【相關案件】2010.05.12 願黃惠卿女士安息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讓他們白白死去。

.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荷蘭自行車交通安全教育

.
Cycle training in the Netherlands

  • 從影片中窺見荷蘭如何為他們國家的小朋友進行自行車路考,可以看出他們是非常地注重實地練習的,不只是在學校裡關起門來學,也不像我們的考照制度那樣僵化而不切實際,也唯有讓小朋友在馬路上學習並驗證正確的騎車觀念與行為,才能更確保他們未來騎車的安全。

【影片說明】片長3m11s

每年四月,荷蘭會為20萬名學童進行「交通測驗」"Verkeersexamen" (traffic test),12歲的孩子將在下一學年進階中等教育學程,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將展開騎單車上學的生活--超過15公里(9.3 miles)的單車通勤路徑也毫不令人意外。

00m23s:右轉手勢
00m30s:學校到了,開學後就要在新學校上課了。單車停車場非常大。
00m47s:歷史畫面-西元1934年的交通測驗(當時就已經有左右轉手勢)

01m00s為了確保交通安全,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交通規則(01m04s看起來三歲大的小孩就在邊騎三輪車邊學著看紅綠燈了),現在這個(12歲的)「交通測驗」算是最終的成果驗收。

01m23s:畢業前(測驗前)一年,很多學生會到模擬實際路況的場地練習騎單車的各種實用技巧,(01m31s)這個教練場從1963年使用至今。

影片中,有些實錄影像攝自烏得勒支市(Utrecht):騎乘在一條六公里長(3.7 miles)的一般交通路徑上。(並非全部騎在與車流分離的「單車專用道」上,而是要經過一般道路,甚至是經過工地02m34s)學生們全程被監看,順利通過測試的人,就能得到「交通證書」"Verkeersdiploma" (traffic certificate)。今年,一群幸運的孩子在斯海爾托亨博斯市('s-Hertogenbosch)從未來荷蘭女王-Máxima(千里馬)公主-手中獲得該證書,而她正是為這一季交通測驗活動開啟序幕的人,也是因為她的緣故,她強調荷蘭要為學童提供交通安全與完善的教育。

02m53s:(Máxima公主騎單車) (男口白)每年有15個學童在騎單車途中車禍死亡
02m58s:穿著限速三十標誌服裝的人們獲頒證書(旁白:希望透過完善的交通建設與交通安全教育,能使傷亡比率下降。)


Bicycle Training in the Netherlands (2)

課程實錄(下集)騎單車上學實測路考路徑(全)



【影片說明】片長10m00s

「交通測驗」"Verkeersexamen" (traffic test)的路徑在荷蘭烏得勒支市(Utrecht),在這個長達六公里(3.7 miles)的騎乘路徑中,受測的12歲學童將遇到各式各樣的交通狀況,而這些狀況也是他們將來騎單車上學時很可能會遇到的。

從公園出發

00m30s:進入「限速三十」的區域,隨後汽車迎面而來,但很安全。
00m47s:進入單車道
01m04s:將進入「無交通號誌」路口,右方車流擁有優先通行權,像這樣的路口也必須列入測驗中。(但請注意荷蘭在各個路口幾乎都有人本交通的安全設計,不像台灣城市的各馬路路口空曠平坦得令駕駛忍不住想開快車。)
(註)荷蘭工程師與交通規劃專家 Hans Monderman嘗試摒棄交通管制,荷蘭政府在某些路口實驗性的移除所有交通號誌,「這樣汽車駕駛就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而會迫使駕駛更加小心。參見:《鐵馬革命》p.107-109或第二章【阿姆斯特丹經驗】p.104【沒有規則,駕駛更負責】一節。

01m25s:分離式的雙線單車道,就在雙線道馬路旁邊。(隔著一排樹,沒有惱人的路邊停車,耶!)
01m40s:繞過隧道,毌須理會紅綠燈。(汽車在左邊已經塞成一條長龍了)
02m00s:在這些紅色區域,經過的汽車必須馬上讓單車先過。
02m25s:進入城市中歷史較悠久的地帶,單車路徑上的亮眼紅色不見了,變成一般的灰色路面。

02m36s:行人/單車騎士控制的紅綠燈

03m20s:自動偵測單車騎士進而控制紅綠燈的線圈裝置,經過這裡時不必再伸手去按紅綠燈。(但還是有個小男孩沒耐心伸手去按)在這個路口需要在馬路中停下來待轉(左轉),這也是此次測驗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03m51s:舊式單車道。(看起來感覺像紅磚人行道,而停車格在左邊,少了上下客的交織衝突,看起來真是安全) 04m04s:單車道併回馬路,離車流非常近。04m17s:右轉進入單行道,成為逆向單車,請注意:無論路面或路邊,都沒有任何交通標誌顯示這裡可以逆向騎單車,只有在後街小巷交通寧靜區才可以這麼做。

04m45s:沒有任何分離式單車道的後巷,只有寧靜慢速的車聲和汽車經過減速坡時的震動聲。04m58s:汽車迎面而來,左右都有路邊停車,狹窄的路面沒有中央分隔黃線,這裡是雙向車道,駕駛在會車時都會減速,沒有橫衝直撞的行為,也令單車騎士與行人更安全。05m21s:「限速三十」的區域至此告終(注意:左轉路口又有一個馬路中的小安全島,荷蘭人對於路口的交通安全真的很重視,也很尊重弱勢用路人的生命。不過有位老兄完全不理會近在呎尺的安全島與斑馬線,直接在單車騎士面前大喇喇的闖越馬路。)


05m26s:在50km/hr速限處,竟然沒有任何單車道!(這是真的,荷蘭的確存在這種地方,而且還是學童交通測驗路徑必經之處)05m47s:至此仍在50km/hr速限區域中,沒有任何單車安全相關設施!

06m03s:紅綠燈只在交通尖鋒時刻有效,其他時間是閃黃燈的狀態。(這點在台灣某些地方也是如此)(這個路口又有強迫汽機車減速而為老人、娃娃車和輪椅族準備的貼心小安全島了,真是「安全島滿荷蘭,有路口就有它」啊~愛命惜命,一條命也不能少)

06m09s:【很不尋常的現象】在30km/hr速限處,竟然有特別與一般車流分隔的單車專用道。
(這條街道在1930年代隨單車道一同被打造出來時,比起現在更顯得重要多了。)

07m12s:(交通繁忙的路口)行人/單車騎士控制的紅綠燈,按下以後不久即可通行。
(我們也有這種「自己按的紅綠燈」,以台北市市民大道上的行人通行紅綠燈為例,穿越馬路要分兩段,等十幾分鐘才能順利通過。)

07m40s:上橋了,橋不是很寬,所以單車道很靠近馬路車流,但很短、上坡不太陡,而且一下橋就馬上接往現代化的分離式單車道。

08m12s:公車站在左邊,人行道在右邊,站牌附近有充足的候車空間,單車路徑不會與公車上下客交織,減少對行人的干擾,同時也確保單車騎士的安全,不致於被公車夾麵包,避免被捲入車輪或輾壓死傷的交通事故。

08m22s:再度逆向進入單車道

09m45s:右轉進公園:公園裡是可以騎單車的!(回到出發點)

順便補充一下台北、台中、高雄的公園法:

臺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

》在台北的公園騎單車,罰鍰裁罰2,000元 ~ 10,000元:

第 十三 條 公園內不得有下列行為:
  • 八、未在指定場所從事腳踏車、溜冰、直排輪、滑板車或高爾夫球等活動。
在此法令的立法觀念上,「在公園騎單車」等同於「帶惡犬去公園又不防止牠咬人」(第九項);或是「在水池或湖泊內游泳、划船」(第二項)、「不依規定使用遊樂設施足生安全之虞」(第七項)、「隨地便溺/妨害風化或賭博」(第11&17項)、「營火野炊、燃放鞭炮/喧鬧酗酒或鬥毆滋事」(第14-16項)或攜帶危險物品......等危害自身安全或干擾他人的危險行為(罰鍰裁罰1,200元 ~ 6,000元)。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公園騎單車,處新臺幣2,000元 ~ 10,000元罰鍰:

第十五條 公園內各區得設置下列設施:
  • 一、一般區:(一)人行道、自行車道及給排水系統。
第二十二條 公園、綠地、園道內不得有下列行為:
  • 十六、未在指定場所從事划船、腳踏車、溜冰、直排輪或滑板車等活動。


→看起來相當矛盾的法律。在公園騎單車等同於「攜帶、飼放或棄養動物」的罰鍰。



高雄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禁止其進入公園或命其立即離開公園,違反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
  • 一、駕駛各式車輛者。但嬰兒車、自行車、輪椅不在此限



.Fine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中)-Taiwan

一直猶豫著要把台灣的單車相關繪本跟哪些國家放在一起寫?最後發現:不管怎麼擺,都怪怪的。



我找不到「小孩學騎單車」這一類主題的繪本,以現代兒童經驗或感受出發的作品就更難找了;事實上,單車相關繪本少之又少,找來找去,我只找到兩本:

王蘭/文,張哲銘/圖《懷鄉往事-鐵馬》,國語日報出版,1996
-牧笛獎得獎作品
pic:鐵馬
《鐵馬》描述的是我們五六年級同學的父母或祖父母那個年代,全車身黑色附貨架的霸王號腳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那個年代。當時,人民普遍窮困,腳踏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就像水牛是人們共同的童年記憶。小孩因為偷騎鐵馬出車禍而被大人狠狠修理一頓,後來卻也因為在危急時騎鐵馬而立功。書裡的幾個重要元素:水牛、鐵馬、西瓜、蕃薯,個個都代表那個時代的縮影。

我很喜歡裡面小孩騎大車的畫面,象徵那個年代的民族記憶,以及敢於行動的「勇氣」,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和彈性工時的勞工文化,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型式的「小孩騎大車」?這本書充滿懷舊氣息,可惜對現代小孩說起故事來少有共鳴(註),是小孩缺乏相關經驗的原因?跟圖文比例有關係?又或者,這會不會是一個文化的斷層?


另可參考Mobile01討論串【風華再現---傳說中的『富士霸王號』 »...2 3 4 5 6



另一本是和英出版的《腳踏車輪子》,圖文皆由陳志賢創作,獲選義大利波降納國際插畫展。

pic:腳踏車輪子

故事從公園裡的一個廢棄腳踏車輪子開始, 過程是流浪也是旅行,起起伏伏的命運,讓腳踏車輪子有起起伏伏的心情,無論經歷過什麼,月亮好朋友始終掛著微笑的表情。個人很喜歡「輪子跳車」的情節,因為那代表我們民族個性中的「冒險」精神。

我相信這本書的藝術價值,但再度可惜:這個故事在說故事的場所還是不太受小孩歡迎(註)。記得有人說過,這兩三年的單車瘋,與四五六年級同學的童年單車記憶脫不了關係,這些人是現代社會經濟主力-中產階級。我不禁慨嘆兼擔心:

如果單車不存在這一代小孩的童年記憶,未來哪會有什麼《鐵馬革命》?



(註)目前每週說故事的對象大多是3~5歲的小孩,他們聽「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上)」的幾個故事都津津有味,而這兩本台灣的單車相關繪本則在現場乏人問津,無論是講完故事後的票選,或是鼓勵小孩拿喜歡的書去看,這兩本都比較乏人問津......可能比較適合中高年級吧?!《鐵馬》的文字偏多,描述的內容與現代(都市)兒童生活相去甚遠,大概是主要原因,但也可能是我說故事的功力不夠。


..................................

2010-08-15後記

上週又找到一本《午後》,孫心瑜的作品。

★2009年第二十一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
★2008年第二十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評審委員特別獎得主最新作品
★2008年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兒讀物得主

pic:孫心瑜_午後

這本沒有文字的圖畫書,描繪出台北單車生活。街道、行道樹、信義商圈、西門町、街頭塗鴨、賣雨傘、買柳丁、古蹟、街頭示威抗議、午後雨陣雨、SNG車、全身勁裝騎往河濱自行車道的單車男與形形色色的人們.............

還沒有對任何小孩說過這個故事,因此不便評論。倒是要先慚愧的承認:眼拙的我,竟然看到最後幾頁,才看清楚主角的性別。





2010-05-28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上)


.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停車暫借問

台北捷運科技大樓站的違停單車拖吊政策引發討論,在連續一週左右的媒體報導後,6月24日起執行拖吊(公視新聞),台北市警局強調,宣導期已經超過一個月,科技大樓只是第一站,九月還會擴及公館、台大醫院及市府站。北市停管處近年來積極將單車列入城市交通工具之一,新設免費的單車停放場所,其中不乏讓單車免除日曬雨淋的室內停車場(附照)。

我贊成拖吊違停單車。原因是單車不應學習機車在人行道與騎樓的停車文化,阻礙行人、輪椅族和娃娃車的通行(這些用路人比二輪的機車或單車族還要弱勢許多)。羅文嘉先生投書〈驅逐單車 北市開倒車〉反對開罰,實際上目前交通大隊的作法是「只取締不開罰」。據知,北市停管處員工當中有不少「車友」,拖吊違停單車應是為了解決該地近十年來屢遭投訴的亂象,還給行人一個安全順暢的空間,絕非汽車本位主義者針對鐵馬族開罰。雖然覺得交通大隊對於更嚴重違規停放的汽機車也應該如此勤快的拖吊取締(ex:復興北路320巷口附近),但既不罰錢的話,也不介意從我們單車族開始建立尊重他人的文化與良好的用路規矩。

建議相關單位要注意現在正興建中的捷運沿線車站(例如民權東路中山國小站),是否有設置足夠的單車停放空間?以預防類似科技大樓近十年的亂停現象將來再度發生!

兩則相關論述:

2010-06-12 BikeSmiling: 違停單車礙人行

2010-06-19~22 環保論述蜜蜂窩:使用者付費與違規者受罰

另請參考:2010-06-17捷運科技大樓站前自行車停車改善實錄 (附照)




此外,蘋果報導〈捷運站違停單車 吊走107輛〉引至未來雙層停車架之設置,據知台北捷運站雙層停車架每格成本約八千至一萬元(日本/台灣廠商都有),已設置雙層停車架之捷運站計有:
公館、圓山、劍潭、北投、府中等五個站,總共1096格(台北捷運公司2008年9月資料)

室內汽車停車格位平均每格造價126萬,其空間大小夠停6~8輛單車。在比較分析之後,似乎就不覺雙層單車停放架太貴了。

外國友人也贊許雙層停車架,但David有說過並不是大家用起來都很順,有些力氣小或未掌握要領的朋友停上層會很吃力!!!(我也只停過一次上層,覺得有點吃力)回顧David的意見:

2008-06-21 BikeSmiling:成為單車友善城市 (Taipei Times投書,中英對照)

2008-06-04 Somewhere to park a bike(單車何處停: English /with photoes)

目前我們大概還沒有設置單車停車塔或太陽能停車樹的本錢,因為多數民眾還是太依賴汽機車,用路與生活文化依然爭先恐後的拚命呢!

tokyo bicycle parking tow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4fvwTBtno&feature=player_embedded

費城自行車中心(摘自準建築人手札)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212

A New Way to Park Bicycles.. Hang them in a Bike Tr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cSD5MsQuVo&feature=player_embedded#!

應許之地的單車樹 Bike Tree
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06/09/bike-tree.html



個人偏好有美觀又實用、兼具防竊與設計感的單車停放架(點選貝哥哥連結看更多好設計):

節省空間
Parking:1car6bike

http://beardude.com/1756



Part II 停車兼打氣 bike parking and pumping / Bike Rack in Washington

bike parking and pumping
http://beardude.com/1795





目前多數公設停車架都只能鎖前輪,輪子一拆就可以把車偷走了~
common bike parking
圖片取自:南崁溪自行車道探勘

個人認為只要普設倒U型(字型)停車架即可,鎖住中間的車架相對於鎖前後輪安全許多,又可避免被風吹倒或其他原因傾倒......等等對車子造成的損壞,而且比起雙層停車架便宜很多。

至於那些被拖吊列管後無人認領的老舊自行車該怎麼辦?招募志工整修一下,讓他們掛牌變成公共自行車,方便更多人加入單車通勤的行列吧!真的修不好也不能騎的,不妨塗成白色,成為ghost bike放在事故地點,對增進交通安全也有幫助啊!



.Fin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Homer分享14則單車相關法規

在自然狀況下,公平正義不大有機會存在,因為大欺小強凌弱的暴力法則主宰一切,人類發明了教育、倫理和法律,而法律是人類行為的最後防線。

近來單車違規停車處理問題引發討論,在台北捷運科技大樓站與公館站周邊居民苦不堪言,即便沒有另訂自行車管理規則,其實依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自行車屬於慢車,違停應該還是要罰的。目前台北市停管處和交通大隊表示「只拖吊不罰錢」,但新聞一出,已經有很多人高呼政府搶錢,包括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學生(未來的為人師表者)......

暫不論開罰與否的爭議,三年前,Homer 曾為我們整理國外(猜想是以美國為主)的單車相關法規,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

1. 騎車上路走單線,不超車

2.裝警鈴(但不能用喇叭或口哨)

3.停車照規定

4.不能放雙手

5.一定要有煞車

6.時速規定為15哩(23公里)

7.天亮前半小時或天黑後半小時必須要開燈

8.前燈白色,能照亮前方500尺,後燈是黃的

9.腳踏處裝反光

10.超過3000元以上的腳踏車發生車禍有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傷必須報警

11.一定要戴安全帽

12.自行車專用道只能騎自行車

13.地方縣市騎單車與汽車共乘的人數越多,可獲得中央的補助越多。

14.自行車左轉時可騎到汽機車道 (台灣的兩段式待轉比較安全)



by 千里步道資深志工-,留美三十餘年後,回台灣桃園定居,
畢生的夢想是:『Make Taiwan a bicycle friendly country』。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的意見交流網頁中2007.6.22千里步道立法小組「會議紀錄」,該會議與台北BikeSmiling活動起源大有關係呢!)



.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單車亂停礙人行


攝於2008年無車日公聽會前一晚(9/21)
捷運科技大樓站旁人行道


這兩三天,媒體不約而同報導了(台北)捷運科技大樓站旁的單車停放亂象,不僅阻礙行人通行,更讓娃娃車、輪椅族難以前進。這個現象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單車占用人行道的情況起碼已持續了兩三年以上,大家都習慣把車停在捷運站出入口,擠得不得了!


由於從前規劃捷運站周邊環境時,當局並沒有納入單車停放的考量,才會造成現在單車亂停占用人行道又無法可管的亂象,其間台北市停管處曾在捷運站對面人行道上設置倒U型停車架,卻乏人使用,後又利用閒置地新設停車空間,但依然位在捷運站出口「對面」,民眾停好車以後,需要等紅燈、過馬路,才能進入捷運站,面臨要挑戰人性(惰性)和長期積非成是的習慣兩大難關,有賴更積極的教育宣導。現正施工中的捷運新莊線暨蘆洲支線、信義線及松山線(南京東路)熱門站點,將來可能也會面臨類似問題,捷運局交通局務必要引以為鑑。


騎自行車不需駕照,也沒有牌照,交通大隊若是拖吊違停自行車,將如同破獲自行車竊盜案般,在民眾領取時會有認證上的困難,如果未盡宣導,屆時恐有爭議。另根據報載,違停的腳踏車大多為鄰近學校的學生通勤車,台大師大國北教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中堅份子或為人師表者,校方站在教育立場,對此事責無旁貸。


教育工作中,提到班級經營,總要先嚴後鬆,那麼管理起來便輕輕鬆鬆,若先鬆後嚴,往往用盡十八般武藝仍徒勞無功。台北捷運文化就是先嚴後鬆的例子(先禁止所有飲食,後來才討論是否開放飲用白開水),多年來成功營造出「捷運乾淨有序」的國際觀光印象。盼有關當局運用智慧解決問題,更要有先見之明,預先避免製造問題。



.Fin


註1:中央大學99年度「校園廢棄腳踏車清理」作業

註2:附上荷蘭阿姆斯特丹單車停放一隅
(我沒有認真找,應該還有停更多更亂的地方)

檢視較大的地圖


.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週末點播:單車甩尾 Bike Drift

週末快樂~輕鬆一下~

p.s.叔叔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哦!

2007-06-28
bike drifting (Milad jweinat)





2008年08月08日.單車飄移(甩尾)



聽說這是有故意抹粉變滑的效果......

.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上)

2010.05.28

行人在五月出版一本新書《鐵馬革命》,算是第一本談單車通勤的書。博客來的DL寫了篇關於腳踏車和城市的感想,他提到:「不光是單車,我覺得。聽起來,他們的城市很舒服。重點不是騎單車,重點是速度。」ak也親筆推薦,說這本書「比自行車道有用!」Newspeak有少數人在看,而我昨天才親眼見到本人的GJ!總編豬小草也看了(*1)。

看這本書第三遍,現在我是用時速60公尺來閱讀的(*2),看書看得忘了報稅,遲至今日才追上ak大大的進度,讀完美國與荷蘭單車環境的對比。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前言】裡的這句話-

「當城市真的接納單車成為重要交通工具之後,那就表示街道很安全,小孩可以安心玩耍;生活節奏找到適當的速度,不太慢不太快,正好是讓人幸福的節奏。」 

寫到第三段,終於要切入正題了: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之所以想寫這一篇,完全是因為上次在社區說故事的時候,大家都是騎腳踏車來的!包括我。這令我忍不住在腦袋中搜尋「單車相關繪本」,結果只有一本Barking不大喜歡的《這是誰的腳踏車?》。回貓頭鷹借書時,我努力下功夫去找,收穫不少,就從靠左騎的日本開始介紹吧!


【單車相關繪本】日本/Japan
日本國旗


文圖:高 純著;譯:米雅《這是誰的腳踏車?》 經典傳訊,入選第42梯次「好書大家讀」
伊東 寬《魯拉魯先生的腳踏車》小魯出版

這是誰的腳踏車?
一個小男孩騎著腳踏車,在大草原上,他看見一輛造型奇特的腳踏車,好奇心油然而生︰「這是誰的腳踏車?」互動十足的故事,隨著場景變換,腳踏車造型也不斷改變,讓小讀者在猜猜樂當中享受想像的樂趣。

魯拉魯先生的腳踏車
魯拉魯先生的腳踏車》是《魯拉魯先生的庭院》續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庭院柵欄已經不見了!原本獨自度過悠閒週末時光的魯拉魯先生,因為小老鼠的請求,而與動物朋友一起出遊,即使途中發生車禍,最後結局都充滿驚奇與歡樂。


來到美國,像台灣一樣靠右騎吧 ~

【單車相關繪本】美國/United States
美國國旗

大衛夏儂 (David Shannon)《鴨子騎車記》小魯
Donna Jakob《My Bike》Hyperion Book

鴨子騎車記
看過David Shannon作品的朋友一定記得《大衛!不可以!(No,David!)》,而這個天性叛逆與顛覆的創作者為女兒EMMA畫的《鴨子騎車記》更是將所有小孩充滿好奇心、貪玩,與隨時想試探大人底線的天性描繪得淋漓盡致!故事從農場的鴨子偷騎小男孩的單車開始,到最後所有單車都被動物們借走為止,末頁的另一車種則透露這是個未完的故事......

My Bike
My Bike》則是小男孩學會騎腳踏車的故事-昨天還摔得慘兮兮,今天就能乘風享受騎車的樂趣!學會騎車以後,男孩將滑板車送給一路鼓勵他的妹妹Emma,從此開啟單車時光。這本書是貓頭鷹在2004年單車月購入的,目前沒有中譯版本。5月是美國國家單車月,這裡還有許多單車相關書籍的介紹。


英國到了,改成島國流行的靠左騎囉 ~


【單車相關繪本】英國/United Kingdom
英國國旗

珍妮.威利斯(Jeanne Willis)《不要放手喔!》上人文化,「好書大家讀」2005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大衛麥基(David McKee)《瑪莉的秘密 /Mary's Secret》和英


不要放手喔
這是小女孩蘇菲學騎腳踏車的故事,詩般的對話真誠表現出父女的內心世界,從小女孩不會騎腳踏車的緊張,到學會時的快樂,以及父親的愛與放手前的不捨,對照女兒的擁抱與不放手的深情,甚至連三不五時在頁面一角串場的貓與狗,都在在顯現親子間濃厚而內斂的情感。

瑪莉的秘密 /Mary's Secret
瑪莉想要一雙彈性好的鞋子,但是這樣的鞋子可不便宜。媽媽發現一個聰明的存錢方法,爸爸說:「這是個秘密,不能告訴別人!」瑪莉能保守秘密嗎?嚴格說起來,這本書和單車沒有什麼關係,之所以選這本來介紹,是因為一時找不到其他英國的單車相關繪本(*3)。本書是「當代寓言大師」大衛.麥基的後期作品,他用一貫幽默的作風在書中將汽車文化(塞車文化?)嘲諷一番,令人不禁會心一笑。

2011.06.29
法國到了,歐陸幾乎都是靠右騎喲 ~

【單車相關繪本】法國/France
法國國旗

米蓋爾 (Michel Gay)《斑斑騎車》格林文化
斑斑騎車

米蓋爾的斑斑系列作品榮獲法國全民文化與圖書獎,他透徹了解小朋友的心,彷彿與孩子們有心電感應。「學會騎腳踏車」是「長大」的象徵,這個故事不但將小朋友喜愛新鮮事物「緊張又期待」的冒險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至,也道盡了祖孫之間相互理解、相知相惜的濃厚感情。


繪本中的單車世界,反映不同國家的文化。日本人魯拉魯先生重視群體價值,什麼動物騎什麼車,就像什麼產品用什麼包裝似的精準對照;美國人則強調個人主義、美國夢,以及勇敢冒險、挑戰自我的牛仔精神;同樣是動物騎單車,David Shannon筆下的鴨子與農場家禽,看起來硬是比高 純筆下的動物們敢衝啊!而英國人跟美國人比起來則含蓄而濃情得多,同樣是教小孩學騎車,美國爸爸在書中大多呈現旁觀者的視角(雖然還是有幫忙扶一把啦!),而英國爸爸則是幾乎全程緊緊跟隨;或許這也與故事主角的家庭結構大有關係。



2010-06-27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中)


註1:昨天到政大參與PeoPo聚會,看到許多熟悉的網路id化為真人。要向豬小草表達歉意,別怪譯者,怪我吧!因為是我建議將美金單位換算成台幣的。......「希望出書前能將這本書修飾得更本土化一些,例如:每個比較荷蘭與美國的地方,也加上台灣的狀況:油價、里程、幣值等等......,能幫讀者換算成台幣與台灣的單位,交通意外死亡人數也加入台灣的統計資料,這麼做不只是為了書能賣得好,更是要促進讀者思考,加強這本書對台灣(單車環境)的影響力。作者在寫阿姆斯特丹經驗時,也是有把單位換算成美國人慣用的單位啊!」

註2:光【前言】就看了快一小時,扣掉頁首頁尾空白3.5cm,用每頁平均14行去算,我閱讀的時速大約是60.76公尺/小時。算式:(21-3.5x2)x14x(39-9+1)÷100=60.76

註3:其實英文的單車相關繪本還真不少,只是要特別找出有引進台灣或譯成中文的,還得多努力。




.

NL單車交通尖峰時刻

2010.5.26初稿
2010.5.28修正:加入雨天通勤影片與說明

與前一篇美國的單車通勤教學影片感覺截然不同,前者看起來像是「勇士教學影片」,畢竟示範的演員都是穿著車衣的男士,這篇要看的是荷蘭Utrecht市(點進來用小橘人看看Street View)在早上尖峰時刻的交通,看起來比較大眾化,騎在單車上的,什麼人都有。

時間:2010年4月某一天,上午8:30
影片速度:4倍速(8min壓縮成2min)



這城市有33%的交通旅次是用單車通勤。荷蘭Utrecht市人口約30萬(*1),每天有超過1萬8千單車與2500公車旅次經過這個路口(Google Street View未收錄),私人機動車輛在此地是被限制的

影片中,這些單車騎士穿越公車專用道(*2)、兩條輕軌軌道,以及私家車行駛的單向道路。攝影機背後是一條鐵路(你可以聽到尖銳的火車聲),和主要的火車站也非常接近。從車站來的大量公共租賃自行車和許多的自行車是藉由火車來接駁的,這是通勤的第一部分(然後才是騎單車)。

對影片中安全帽幾乎沒出現而開始皺眉頭的人們,請參考一下美國的研究:

在荷蘭騎單車比在美國騎車更安全。荷蘭單車通勤死傷率最低,而美國則最高;事實上,單就意外傷害比率來看,美國大約高於荷蘭30倍以上。

*受傷率(每騎乘百萬公里):美國/US 37.5;荷蘭/NL 1.4
*死亡率(每騎乘1億公里):美國/US 5.8;荷蘭/NL 1.1」(*3)

來源:Pucher, John and Buehler, Ralph (2008)
《Making Cycling Irresistible: Lessons from The Netherlands, Denmark and Germany》
中譯:讓自行車勢不可擋-向荷蘭、丹麥與德國取經

研究論文原文(pdf)
http://policy.rutgers.edu/faculty/pucher/Irresistible.pdf



有興趣多了解的朋友,不妨再看看同一個城市冬天的交通尖峰時刻
(2009年底,正常播放速度,片長4min)

也參考一下雨天的交通尖峰時刻--
(2010.5.20,片長3min)
荷蘭人說, 「你又不是糖做的,淋雨不會融化啦!」以務實的心態騎單車通勤時,天氣根本不是重點。如果你騎單車是為了要上班的話,應該是不論晴雨,風雨無阻的。天氣不會影響荷蘭單車通勤的數量,下雨了,荷蘭人會拿出雨傘,或是穿上雨衣騎單車。撐傘騎單車在荷蘭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人們覺得就算淋溼也很快就乾了。影片攝於四月份又冷又溼的雨天上午,該路口正進行工程,周圍布滿建築,那些惡劣的路面與醜陋的分隔混凝塊,使畫面看起來沒有現代荷蘭城市應有的水準。雖然醜陋,但很安全。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十字路口真正安全呢?答案是獨立的「單車交通號誌(單車紅綠燈)」與「單車通勤專用時相」。





註1:台北市人口約260萬,台北縣人口約388萬,高雄市人口約153萬;
分別是荷蘭Utrecht市人口的8.6倍13倍5.1倍

註2:單向公車專用道,計程車和市政車亦可進入使用。

註3:
受傷率(每騎乘百萬公里/相當於台灣騎單車環島909圈):美國/US 37.5;荷蘭/NL 1.4
死亡率(每騎乘1億公里/相當於台灣騎單車環島90909圈):美國/US 5.8;荷蘭/NL 1.1
不知道台灣目前是否有類似的研究,歡迎網友提供相關數據。
另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1997年臺灣地區機動車輛交通事故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0.1,約為同年美國死亡率15.8的兩倍,新加坡(9.1)或日本(10.2)德國(9.9)的三倍,英國(6.2)的五倍。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事故傷害死亡率之國際比較表」,2002-12-24,係由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之 Table 1 計算而得。行政院衛生署在2003年以後不再公布類似資料。



.Fin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US單車騎士的權利與義務

分享 Dual Chase Productions 的 Dan Gutierrez 和 Brian DeSousa 所製作的四分鐘單車通勤基礎教學短片「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Cyclists - Bicycle Safety」。(2008年3月)

作為用路人,騎上單車的騎士們須將自身視為一輛車



單車速度多半低於30km/hr,慢於道路上其他車輛,因此請靠右騎乘,並與路邊停車保持距離(即使那可能擋到車流),以免撞上突然打開的車門,或被右轉車輛撞上。

如果騎在車流較少、車道較寬,或沒有路邊停車的路段,即可與其他車輛共享道路,讓較快的汽機車從自行車左側超車,但也別騎得太靠路邊,以免$#@$#.......(我英文聽力退步了,請網友幫忙補充)

車輛交流處的左轉行為在台灣可能不適用,以台北市八德路與長安東路交叉口為例,雖然派出所就在旁邊,但即使打了左轉手勢也極有可能被毫不禮讓的汽機車撞死。還是乖乖的用兩段式左轉吧!(英譯:double-left turn?)

1m18s-灰衣男子Chris示範高速公路匝道( freeway ramp) 的穿越方式:占據車道左側空間,明確顯示其左轉意圖,以保安全,其他車輛可由他的右側車道超越他。

1m49s-布萊恩/Brian(藍車衣)示範如何運用手勢變換車道,安全抵遠路口的左轉車道。Again,這在台灣應該會被叭到耳聾,而且很多路口都缺乏左轉車道。還是乖乖的用兩段式左轉吧!

2m22s-阿丹哥(Den) 示範路口左轉,在停車標誌前完全停止,以及右轉(行穿線前要禮讓行人)。

3m48s-夜騎:必加前後燈。機動車輛對待單車騎士的方式一如白天,正因為車燈。
(不知我有沒有看錯:夜騎時好像不特別偏左,而是直接大喇喇騎在車道正中央,是為了故意讓後方來車看到單車騎士嗎?)

 另外補充:

隨處可見的闖紅燈、逆向、黑衣夜騎又不裝燈、併排騎單車、不打手勢想轉就轉、邊騎單車邊聽廣播學英文、邊騎車邊聽MP3練歌喉、在馬路上騎車牽狗鍊遛狗......這些行為都不會讓其他用路人更尊重單車騎士,以及單車路權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請再逛逛這兩個網站:

*騎士觀點:
http://www.cyclistview.com/

*5月是美國「全國單車通勤月」,各地都有相關活動,單車友善州排名也出爐了!
http://www.bikeleague.org/

.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超速,讓生命提早結束

2010-05-21PM8:00

據行政院衛生署與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1),86年臺灣地區機動車輛交通事故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0.1,約為同年美國死亡率15.8的兩倍,新加坡(9.1)或日本(10.2)德國(9.9)的三倍,英國(6.2)的五倍。自83至97年十五年間,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大多占事故死亡總人數一半以上(*2);警政署資料則指出94年至96年平均每年有15萬7795位機車駕駛者發生死亡或受傷之交通事故,亦即:滿18歲具備考領駕照資格者,合計每年每一百個人當中,就可能有一人發生車禍死傷;而機動車輛平均每個月以三萬輛的數量持續增加當中(*3)。

近年來德國、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主要城市均致力於推動單車通勤,除了交通主幹道速限50以外,其餘巷弄大多限速30,法國交通經濟學者Frédéric Héran稱之為「30的城市」,在那兒人人都習慣慢速的交通(*4)。

為何限速30呢?十次車禍九次快,車禍所造成的傷亡,是能量移轉的結果,根據動能公式KE=1/2 mv2,當車速稍微增加,動能或車禍傷亡程度將成倍數提高。研究顯示,弱勢用路人(行人、單車與機車族)被車速三十公里車輛撞擊時仍可存活,但遭(汽機車)車速五十公里撞擊時,則幾乎必死無疑。以12日台中黃姓婦人死亡車禍為例,若是與同樣時速低於30的單車對撞,則傷不致死;而在車速每小時60公里的市區,只要區區提高車速5km/hr就會讓車禍傷亡風險加倍-幾乎等於血中酒精濃度達0.05g/100ml所增加的風險(*5)


行人在車禍中致命的機率
圖一:行人在車禍中致命的機率
圖片來源:【人本交通安全改革】新聞台
資料來源:WHO研究報告引用澳洲運輸安全局


少子化時代,生命更珍貴,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特別需要在次要巷道實施限速,然而在台灣若要推動這項減少傷亡的政策,將面臨三大挑戰──

其一,引擎製造技術日新月異,車輛多半具有高速行駛的卓越性能,遠超過法定速限,不飆車彷彿對不起車子,也對不起廣告;

其二,社會上普遍對政府警務單位缺乏信任,一旦開始就速限執法,很容易被解讀為「搶錢」;

其三,時間就是金錢,都會居民習慣節奏緊張的生活步調,即使明知壓力會損害健康,多年來依然積習難改。



超速,讓生命提早結束。

我們什麼時候才肯面對驚人的死傷數?

什麼時候才願意將汲汲營營的生活減速,悠遊樂活?

政府除了取締開罰單以外,是否亦應專款專用、推廣交通安全教育?

議員除了罵政府搶錢以外,是否也能想想那些因超速而喪失的生命?




*註1: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事故傷害死亡率之國際比較表」,2002-12-24;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之 Table 1 計算而得。行政院衛生署在2003年以後不再公布類似資料。

*註2: 行政院主計處「事故傷害與自殺死亡概況」

*3: 警政署資料引用自「交通安全入口網」;18歲以上人口數據引用自戶政司「96-98人口年齡分配」之96年數據;機動車輛數成長分析數據則引用自交通部統計月報97年資料(2008-09-22單車生活化公聽會具體訴求)

*註4: 公共電視紀錄片《巴黎台北‧單車萬歲》,導演:尚若白/ Jean-Robert Thomann

*註5: 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研究報告《Why Focus on Speed?》,伯軒媽媽(周利妠)譯



同步刊登: 微笑單車上路 / 環境資訊中心 /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歡迎轉載。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