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NL單車交通尖峰時刻

2010.5.26初稿
2010.5.28修正:加入雨天通勤影片與說明

與前一篇美國的單車通勤教學影片感覺截然不同,前者看起來像是「勇士教學影片」,畢竟示範的演員都是穿著車衣的男士,這篇要看的是荷蘭Utrecht市(點進來用小橘人看看Street View)在早上尖峰時刻的交通,看起來比較大眾化,騎在單車上的,什麼人都有。

時間:2010年4月某一天,上午8:30
影片速度:4倍速(8min壓縮成2min)



這城市有33%的交通旅次是用單車通勤。荷蘭Utrecht市人口約30萬(*1),每天有超過1萬8千單車與2500公車旅次經過這個路口(Google Street View未收錄),私人機動車輛在此地是被限制的

影片中,這些單車騎士穿越公車專用道(*2)、兩條輕軌軌道,以及私家車行駛的單向道路。攝影機背後是一條鐵路(你可以聽到尖銳的火車聲),和主要的火車站也非常接近。從車站來的大量公共租賃自行車和許多的自行車是藉由火車來接駁的,這是通勤的第一部分(然後才是騎單車)。

對影片中安全帽幾乎沒出現而開始皺眉頭的人們,請參考一下美國的研究:

在荷蘭騎單車比在美國騎車更安全。荷蘭單車通勤死傷率最低,而美國則最高;事實上,單就意外傷害比率來看,美國大約高於荷蘭30倍以上。

*受傷率(每騎乘百萬公里):美國/US 37.5;荷蘭/NL 1.4
*死亡率(每騎乘1億公里):美國/US 5.8;荷蘭/NL 1.1」(*3)

來源:Pucher, John and Buehler, Ralph (2008)
《Making Cycling Irresistible: Lessons from The Netherlands, Denmark and Germany》
中譯:讓自行車勢不可擋-向荷蘭、丹麥與德國取經

研究論文原文(pdf)
http://policy.rutgers.edu/faculty/pucher/Irresistible.pdf



有興趣多了解的朋友,不妨再看看同一個城市冬天的交通尖峰時刻
(2009年底,正常播放速度,片長4min)

也參考一下雨天的交通尖峰時刻--
(2010.5.20,片長3min)
荷蘭人說, 「你又不是糖做的,淋雨不會融化啦!」以務實的心態騎單車通勤時,天氣根本不是重點。如果你騎單車是為了要上班的話,應該是不論晴雨,風雨無阻的。天氣不會影響荷蘭單車通勤的數量,下雨了,荷蘭人會拿出雨傘,或是穿上雨衣騎單車。撐傘騎單車在荷蘭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人們覺得就算淋溼也很快就乾了。影片攝於四月份又冷又溼的雨天上午,該路口正進行工程,周圍布滿建築,那些惡劣的路面與醜陋的分隔混凝塊,使畫面看起來沒有現代荷蘭城市應有的水準。雖然醜陋,但很安全。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十字路口真正安全呢?答案是獨立的「單車交通號誌(單車紅綠燈)」與「單車通勤專用時相」。





註1:台北市人口約260萬,台北縣人口約388萬,高雄市人口約153萬;
分別是荷蘭Utrecht市人口的8.6倍13倍5.1倍

註2:單向公車專用道,計程車和市政車亦可進入使用。

註3:
受傷率(每騎乘百萬公里/相當於台灣騎單車環島909圈):美國/US 37.5;荷蘭/NL 1.4
死亡率(每騎乘1億公里/相當於台灣騎單車環島90909圈):美國/US 5.8;荷蘭/NL 1.1
不知道台灣目前是否有類似的研究,歡迎網友提供相關數據。
另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1997年臺灣地區機動車輛交通事故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0.1,約為同年美國死亡率15.8的兩倍,新加坡(9.1)或日本(10.2)德國(9.9)的三倍,英國(6.2)的五倍。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事故傷害死亡率之國際比較表」,2002-12-24,係由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之 Table 1 計算而得。行政院衛生署在2003年以後不再公布類似資料。



.F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