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巴黎公眾單車系統成績單 Velib bon

(Photo / Bernard Laguerre

上次提的法國公眾單車系統Velib已經施行三個月了,有人做了專題報導"Finding Liberté on Two Wheels",其中提到:

三個月來,Velib單車已經在多達1000個租車站被使用達15,000輛之多,總騎乘距離估計約有750萬英里,Velib官方網站已經被點閱六百萬次。

作者描述他如何從機場搭捷運進入巴黎市區,2個小時之後他已經騎著Velib單車在逛巴黎了。他認為,Velib系統成功的關鍵在於簡單。任何有(歐洲)晶片信用卡者,卡片一刷就可以購買單日(1歐元)、單週(5歐元)或一年(29歐元)的通行卡(並執押150歐元,以防把車騎走不還),通行卡隨即印出帳號,你自建一組密碼。接著到車架輸入帳號、密碼,就可以把車騎走。頭半個小時免錢,第二個半小時1歐元,第三半小時2歐元,第四個半小時以後每半小時都是4歐元。舉例你把車騎走之後,在巴黎市區逛了2小時把車還到任一租車架,那麼費用就是0+1+2+4=7歐元(約330元台幣),外加通行卡費用,當然。如果,你可以把行程計算好,到每個點之前先還車,搞不好不用錢,而且這樣完全不用考慮車輛保管問題。

現在的巴黎更棒了哦!

Via來自:單車抱抱BikeHugger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20071026微笑單車上路

我們就是交通 (by fserow2006)

這個定期自發性的單車騎乘活動,雖然沒有特定主導單位,但大家的默契也是越來越好,活動越來越感到熱絡,這一次除了一些常見的夥伴之外,還有中山大學單車社的青年學子熱情參與,陣仗顯得更為龐大。下次應該要再出發前先來個大合照,因為一上路就被號誌燈衝散啦...



臨界量 (by fserow2006)

臨界量的效應慢慢發酵,越來越多人願意騎單車上路之外,漸漸的單車族群也很難被忽視了,上路時仍可聽間此起彼落的喇叭聲,那應該是在透露汽車族在路上的不安全感。芫彰說目前在桃園這一類的夜騎,一呼百應可達兩百人之多,高雄要有這樣的規模也指日可待。



和平路 (by fserow2006)



但逐漸的應該也會顯現出一些,原本既已存在但總是被忽略的問題,例如單車族安全性的問題(所幸這幾次都沒有發生),延伸出來城市的單車環境友善程度的問題,汽車某些路段違規停放變常規的問題,下次應該可以來多繞些市區的道路來好好檢視一下。

我們就是交通。



對於微笑單車上路,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回應!


‧其餘照片詳 相簿 記錄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

答案很肯定,就是單車。多有效率?這邊有個說法:

騎單車的能源效率,高於走路3倍,比搭火車高5倍,比汽車多達15至20倍。

Via來自:抱樹人TreeHugger

(Photo/ 小帽,2007大高雄生態季嘉年華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日本雜誌介紹單車通勤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是個美人

美女獨照
美女獨照
偷偷告訴你,這一頁有他的個人資料,她30歲了,已經不歸我管了......orz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通勤素人

鼓勵員工單車通勤的模範企業
鼓勵員工單車通勤的模範企業
單車界有名的 S 社

單車界有名的 S 社
單車界有名的 S 社

盥洗設施
盥洗設施
台灣什麼時候才會有啊!?????

專用停車場、打氣補給站...等等
專用停車場、打氣補給站...等等
自家做零件的應該取之不竭吧 XD

S 社單車通勤員工
S 社單車通勤員工
兩頁的下面好像一個51歲、一個60歲了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Are you still bike to work ? YES! I AM!!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

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是的,我還在騎!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這篇文章裡頭有一些模糊的地方,個人認為應該要澄清一下,首先這樣的統計「數字」,是在一天之內的上下班時段統計出來的嗎?或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統計來說單車騎士所受的傷害是機車族的兩倍?(原文所附連結並無內容且引用報導文字中並未提到「單車族」)竊以為不應該這樣將兩篇報導的「數字」這麼來計算,因為兩篇報導的「條件」跟「基礎」並不一樣,這樣的表達就好像水果日報還是二跟零之間周刊似的,用張模糊的照片再私自配上旁白來炒新聞一樣聳動。就跟一天騎車一百公里騎十二天環島,跟一天騎三百公里騎四天環島,兩種人的結果一樣但過程不同,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才是這個世界組成的基版單位。

首先來說明單車通勤,大部分的通勤族必須恪遵公司行號的上班時間,假設從家裡到公司,騎機車需花費半小時,所以八點上班只要等到七點半再出門就可以了,而相同條件的普羅大眾機車族都這麼實現的時候,城市裡的馬路當然就會擁擠,車輛數量就會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勢必高於平常的時間。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相同條件之下的單車通勤族,出發前就會知道騎單車一定不會也是半小時,除非整條馬路都沒車、沒紅綠燈!所以呢,單車通勤族勢必會提早出門(作者回應裡提到步行一小時去搭成運輸系統難道不須提早出門),而當提早出門的情況之下,城市裡的車流量絕對會比較少於上段所提到的上班巔峰期(以個人通勤的經驗來說),當車流量少於平常時的情況之下,相對二氧化碳的產量也不會是用來做學術研究的參考依據,不然就不準了,這麼一路判斷下來,我覺得要說單車通勤族會吸入比機車族兩倍的廢棄是不合理的,反而可以比汽機車通勤族吸收更多行道樹釋放的氧氣,那不是離二手煙越來越遠了嗎?

再以單車通勤的好處來看,假設您是 off-road 愛好者,您喜歡在林道裡上下奔馳,那麼您怎麼能錯過平常通勤的練習時間呢?亂假設一個例子,萬一您因為捨棄以單車通勤,疏於保持體能(也假設上班族平常沒多少時間好運動),在停等紅燈時練一練定竿、在路上熟練變速技巧、閃避坑洞的反射動作,萬一在林道遇到惡劣地形而無法立即反應去避開,摔了一身傷,那麼受的傷害會比騎車吸廢氣輕嗎?搞不好再也不能騎車也不一定啊!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是萬一中的萬一,希望永遠別發生在任何單車愛好者的身上。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如果因為環境因素而捨棄投入單車通勤行列,只願假日才到山上去玩玩林道,那麼我覺得總有一天會沒有林道可以騎,因為世界將會被人的私心破壞殆盡。正因為這樣的負面報導出來恫赫人心之際,單車人更因該認清事實情況,積極提倡以單車通勤,以大眾運輸替代也很好(這篇文章的回應中有提到,作者改以走路一小時,搭配大眾運輸系統通勤),難道多一人以單車代步,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完全不會減少嗎?那麼多五十個、一百個、五百個、一千個呢?這樣視而不見的駝鳥私心個人覺得十分不可取!

同事之間有很讚歎我每日單車通勤,但一直沒勇氣去實現;也有人一笑置之,笑我吸都在吸廢棄,就跟這篇文章的觀點一樣一樣,可是沒想過廢棄從哪來嗎?是笑我的人開車來所產生的,是沒有勇氣的人騎機車來製造的,這樣說沒錯吧!並不是在譴責,而是希望能夠闡明單車通勤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那麼可怕,希望大家能一起減少製造二氧化碳,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再惡化。PEACE。


後記:
之前也看過這位作者不少文章,但逐漸發現所引經據典的部分都相當籠統,且理解報導的深度感覺不足,例如說本篇的: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裡提到的:「單車族除了和機車族一樣暴露在相同環境下,心肺交換率更是比機車族多出一倍。機車族每分鐘吸了 400 根二手菸,那單車族不就吸了超過 800 根二手煙了!?」其不可參考的原因前段已略為說明,這裡所指的單車族事實上只是極少數必須在那樣環境下騎乘的族群,根本與單車通勤族無關;又像單車運動與骨質疏鬆裡回應所提到的「一篇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內容大概是描述倫敦交通空氣污染嚴重,單車通勤族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比常人要高,最近一兩年,忘了是從報紙還是期刊上看到的,您可以自己去找找....」這就是作者所謂丟出來的球?若是以個人來說是覺得根本無從接起,Google 過中英文關鍵字不下上百頁,就是找不到相關資訊(也許是個人 sourcing 能力太差),個人覺得這樣的文字好像煞有其事但又缺乏立論基礎,如果能將該報導完整呈現相信能更有說服力。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

好了嗎?上路吧!我在等著呢。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20070928微笑單車上路


自從改為星光聚會,這是頭一次好天氣,果然來了不少人,當然山羊的舊雨新知還是大部分。希望多一點各界的人來參與,只要認同、支持單車上路,不管是運動、休閒、旅行,還是通勤!


可能是還沒有很多人知道這個活動,所以今後將積極來散播「每個月最後一個週五晚上」都有微笑單車上路。也希望各個曾經協辦的單位團體可以多多支持,這不是一個單一社團的事哦!改善你我所住的城市的環境與健康,邁向低碳樂活時代,人人有責!而我們每個參與的個人,也希望在可達範圍,多多來響應!


正經的事講完,來講趣味的部份(雖然這也是很正經的事)。當初是因為很多人反應下午的微笑單車上路太過炎熱,所以建議改為晚上的星光聚會。恰好山羊的芫彰反應,因為假日的單車活動很多人因為家庭或其他因素而無法參加,有很多社團的非假日夜騎反而可以號召更多人上路。所以這是可以兩相結合的事,參加過夜騎的阿煒也覺得:「回到屏東已過半暝,到今天一整天還"爽勿會退"。上個月的因落雨沒跟上,昨天排除萬難成行。你們這些老羊很"可惡",帶這種很好玩的行程,在晚上騎又是一番滋味,害得菜羊如我會愈潦愈深,癮頭愈來愈大。」


夜騎有夜騎的樂趣,如果只是繞街,對於想騎車運動的人稍嫌不足;如果只是往山上或郊外跑,那又沒有臨界量的功用。所以,折衷(通常代表兩造不滿)一下,有繞街,有運動強度,必要啦!以後的行程設計將會是先一段市區繞街,然後往郊區約騎個20公里折返。表達臨界量的企求與對大眾溝通單車上路的必要性,那就在繞街部份;想單車夜遊的,那把重點放在後半部。希望大家是「稍微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

對於微笑單車上路,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表達!

山羊的相簿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