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Are you still bike to work ? YES! I AM!!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

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是的,我還在騎!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這篇文章裡頭有一些模糊的地方,個人認為應該要澄清一下,首先這樣的統計「數字」,是在一天之內的上下班時段統計出來的嗎?或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統計來說單車騎士所受的傷害是機車族的兩倍?(原文所附連結並無內容且引用報導文字中並未提到「單車族」)竊以為不應該這樣將兩篇報導的「數字」這麼來計算,因為兩篇報導的「條件」跟「基礎」並不一樣,這樣的表達就好像水果日報還是二跟零之間周刊似的,用張模糊的照片再私自配上旁白來炒新聞一樣聳動。就跟一天騎車一百公里騎十二天環島,跟一天騎三百公里騎四天環島,兩種人的結果一樣但過程不同,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才是這個世界組成的基版單位。

首先來說明單車通勤,大部分的通勤族必須恪遵公司行號的上班時間,假設從家裡到公司,騎機車需花費半小時,所以八點上班只要等到七點半再出門就可以了,而相同條件的普羅大眾機車族都這麼實現的時候,城市裡的馬路當然就會擁擠,車輛數量就會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勢必高於平常的時間。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相同條件之下的單車通勤族,出發前就會知道騎單車一定不會也是半小時,除非整條馬路都沒車、沒紅綠燈!所以呢,單車通勤族勢必會提早出門(作者回應裡提到步行一小時去搭成運輸系統難道不須提早出門),而當提早出門的情況之下,城市裡的車流量絕對會比較少於上段所提到的上班巔峰期(以個人通勤的經驗來說),當車流量少於平常時的情況之下,相對二氧化碳的產量也不會是用來做學術研究的參考依據,不然就不準了,這麼一路判斷下來,我覺得要說單車通勤族會吸入比機車族兩倍的廢棄是不合理的,反而可以比汽機車通勤族吸收更多行道樹釋放的氧氣,那不是離二手煙越來越遠了嗎?

再以單車通勤的好處來看,假設您是 off-road 愛好者,您喜歡在林道裡上下奔馳,那麼您怎麼能錯過平常通勤的練習時間呢?亂假設一個例子,萬一您因為捨棄以單車通勤,疏於保持體能(也假設上班族平常沒多少時間好運動),在停等紅燈時練一練定竿、在路上熟練變速技巧、閃避坑洞的反射動作,萬一在林道遇到惡劣地形而無法立即反應去避開,摔了一身傷,那麼受的傷害會比騎車吸廢氣輕嗎?搞不好再也不能騎車也不一定啊!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是萬一中的萬一,希望永遠別發生在任何單車愛好者的身上。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如果因為環境因素而捨棄投入單車通勤行列,只願假日才到山上去玩玩林道,那麼我覺得總有一天會沒有林道可以騎,因為世界將會被人的私心破壞殆盡。正因為這樣的負面報導出來恫赫人心之際,單車人更因該認清事實情況,積極提倡以單車通勤,以大眾運輸替代也很好(這篇文章的回應中有提到,作者改以走路一小時,搭配大眾運輸系統通勤),難道多一人以單車代步,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完全不會減少嗎?那麼多五十個、一百個、五百個、一千個呢?這樣視而不見的駝鳥私心個人覺得十分不可取!

同事之間有很讚歎我每日單車通勤,但一直沒勇氣去實現;也有人一笑置之,笑我吸都在吸廢棄,就跟這篇文章的觀點一樣一樣,可是沒想過廢棄從哪來嗎?是笑我的人開車來所產生的,是沒有勇氣的人騎機車來製造的,這樣說沒錯吧!並不是在譴責,而是希望能夠闡明單車通勤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那麼可怕,希望大家能一起減少製造二氧化碳,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再惡化。PEACE。


後記:
之前也看過這位作者不少文章,但逐漸發現所引經據典的部分都相當籠統,且理解報導的深度感覺不足,例如說本篇的: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裡提到的:「單車族除了和機車族一樣暴露在相同環境下,心肺交換率更是比機車族多出一倍。機車族每分鐘吸了 400 根二手菸,那單車族不就吸了超過 800 根二手煙了!?」其不可參考的原因前段已略為說明,這裡所指的單車族事實上只是極少數必須在那樣環境下騎乘的族群,根本與單車通勤族無關;又像單車運動與骨質疏鬆裡回應所提到的「一篇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內容大概是描述倫敦交通空氣污染嚴重,單車通勤族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比常人要高,最近一兩年,忘了是從報紙還是期刊上看到的,您可以自己去找找....」這就是作者所謂丟出來的球?若是以個人來說是覺得根本無從接起,Google 過中英文關鍵字不下上百頁,就是找不到相關資訊(也許是個人 sourcing 能力太差),個人覺得這樣的文字好像煞有其事但又缺乏立論基礎,如果能將該報導完整呈現相信能更有說服力。


bike to work everyday (by 小帽(Hat))

好了嗎?上路吧!我在等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