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是的,我還在騎!

首先來說明單車通勤,大部分的通勤族必須恪遵公司行號的上班時間,假設從家裡到公司,騎機車需花費半小時,所以八點上班只要等到七點半再出門就可以了,而相同條件的普羅大眾機車族都這麼實現的時候,城市裡的馬路當然就會擁擠,車輛數量就會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勢必高於平常的時間。

再以單車通勤的好處來看,假設您是 off-road 愛好者,您喜歡在林道裡上下奔馳,那麼您怎麼能錯過平常通勤的練習時間呢?亂假設一個例子,萬一您因為捨棄以單車通勤,疏於保持體能(也假設上班族平常沒多少時間好運動),在停等紅燈時練一練定竿、在路上熟練變速技巧、閃避坑洞的反射動作,萬一在林道遇到惡劣地形而無法立即反應去避開,摔了一身傷,那麼受的傷害會比騎車吸廢氣輕嗎?搞不好再也不能騎車也不一定啊!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是萬一中的萬一,希望永遠別發生在任何單車愛好者的身上。

同事之間有很讚歎我每日單車通勤,但一直沒勇氣去實現;也有人一笑置之,笑我吸都在吸廢棄,就跟這篇文章的觀點一樣一樣,可是沒想過廢棄從哪來嗎?是笑我的人開車來所產生的,是沒有勇氣的人騎機車來製造的,這樣說沒錯吧!並不是在譴責,而是希望能夠闡明單車通勤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那麼可怕,希望大家能一起減少製造二氧化碳,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再惡化。PEACE。
後記:
之前也看過這位作者不少文章,但逐漸發現所引經據典的部分都相當籠統,且理解報導的深度感覺不足,例如說本篇的:你還在騎單車通勤嗎?裡提到的:「單車族除了和機車族一樣暴露在相同環境下,心肺交換率更是比機車族多出一倍。機車族每分鐘吸了 400 根二手菸,那單車族不就吸了超過 800 根二手煙了!?」其不可參考的原因前段已略為說明,這裡所指的單車族事實上只是極少數必須在那樣環境下騎乘的族群,根本與單車通勤族無關;又像單車運動與骨質疏鬆裡回應所提到的「一篇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內容大概是描述倫敦交通空氣污染嚴重,單車通勤族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比常人要高,最近一兩年,忘了是從報紙還是期刊上看到的,您可以自己去找找....」這就是作者所謂丟出來的球?若是以個人來說是覺得根本無從接起,Google 過中英文關鍵字不下上百頁,就是找不到相關資訊(也許是個人 sourcing 能力太差),個人覺得這樣的文字好像煞有其事但又缺乏立論基礎,如果能將該報導完整呈現相信能更有說服力。

好了嗎?上路吧!我在等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