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二輪生活糗事分享

2010-04-23
by馬特猴


話說我大約是從2006年開始比較大量使用單車通勤的,可能是因為單車環島的經驗帶給我太大的鼓舞了,也可能是中年轉性。嚴格算起來,使用機車通勤的時間大概有十四或十五年,使用單車通勤則大約才四或五年而已(如果小時候斷斷續續都不算的話)。

我算是個單車通勤界的菜鳥,要跟前輩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愛上單車通勤以後,很自然的會在左右轉前打手勢(受好朋友的影響),還有上坡時會站起來抽車,也剛好很幸運的,工作的地方停單車都很方便又安全(*1),所以機車就暫時被打入冷宮了,為了讓它不壞掉,偶爾會拿出來騎騎或發動一下...。

就在我偶爾騎機車的時候,會做出一些習慣動作,比如說巷口轉彎時很自然的打手勢,而忘了機車上有左右轉燈,還有上坡時不知不覺的站起來......發現自己是在騎機車時才又坐回去催油門,真是呆~呆到被同行的朋友嘲笑。

我早已忘了自己是怎麼從機車族變成單車族的了(有沒有過渡障礙?),只是很確定自己沒有Kevin Yang那麼偉大就是了。

很多人都說跟機車比起來,騎單車很不方便,尚若白的紀錄片裡面還有歌:「他們說單車不方便,騎太慢來不及便便~」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下雨天和載人載貨功能這兩項。

前者,我在想,是不是跟氣候有關呢?一個地方的氣候會影響該地的民族性和運動習慣?

荷蘭(s-Hertogenbosch, Netherlands), 20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KiA-uQ3X3c

聽尚若白說,台灣有廠商在法國賣單車騎士專用雨衣,而且賣得很好,但是台灣沒有賣,大概沒銷路吧!

另一段側錄:

丹麥(Copenhagen) , 2010-01-28下午四點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mXOqv38euQ&feature=related

畫面中的電子計數器中文翻譯:
氣溫:攝氏零下3度
當日同方向經過單車數:3360輛(紅字)
該年度同方向經過單車數:22萬1401輛(藍字)

到底是氣候造成的呢?民族性?
還是大力Enforcement(棍棒:高油價、停車費、購車稅)加上Engineering(廣設淋浴間)的結果?

至於後者(載運/送貨功能)在前一篇文章的影片就可以看到了,大街小巷資源回收的三輪車也是,現在台北還有兩個活生生的範例:黑貓宅急便的三輪車和「東京快轉」,所以不需多加解釋。(請不要問我:服務據點在大家公認很危險、不可能單車通勤的台北,為什麼不是「台北單車快遞」?)



講自己的糗事還牽拖那麼多...,不扯了,認真工作,以後再說。


*註1:要是工作的地方停單車不方便怎麼辦?根據某個澳洲人的說法是:
換工作吧!對自己好一點。
騎單車上班,這目前在台灣還不容易,但是有人已經很努力在推。
竹科單車推廣社的朋友們致敬。


.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用路人交通筆記01by馬特猴

2010.04.22PM6:10
寫於世界地球日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全家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雙腳和腳踏車,偶爾搭公車,雖然家住台北,但我們並不是有錢人(*1),別說汽車了,連機車也沒有。

念小學時,因為學校離家近,上學時要跨越一條車流量很大、車速很快的馬路,當時學校規定小朋友排路隊走天橋,所以我們小孩子全都結伴走路上學,只有一年級小不點剛開始上學時會由爸媽帶去,之後就是由兄姊或高年級學長姊負責了。在我們念小學時,騎腳踏車是爸媽的特權,我們不能騎--不能光明正大的騎著東奔西跑,只能偷偷學、偷偷騎。雖然爸媽的兩台腳踏車都是二手貨,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大人越禁止的東西對小孩來說就越有吸引力,哈!

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國中的時候,我們依然是走路上學,偶爾可以光明正大「借」爸媽的鐵馬來騎,那是因為要幫忙送東西給鄰居,或是奉命去買鹽、買醬油......。還記得我們念的國中旁邊有個社區垃圾場,上學放學走路時都要掩鼻快步經過,訓導主任(外號阿匹婆)與社區居民和里長努力向政府抗議、爭取了十幾年,才改變了垃圾處理場的設置方式(*2),讓學弟妹得以走一條不會臭的上學路。可惜的是,畢業後十八年,我回老家去看這條上學路,沒了兒時印象中堆置的垃圾,整條路兩側卻多了違規停滿紅線、無人取締的私人汽車。

高中聯考放榜後,開啟我公車族的生涯。每天來回通勤的時間至少一小時半,多則將近兩小時(走路、等車、塞車......)。公車上點點滴滴的回憶,包括有一次精神不濟,「萬黃叢中一點綠」坐錯車到景美女中去的遲到糗事,構成我高中生活的印象。當時台北市的捷運工程正在熱烈進行中,每天來回中山南北路,看到的景象總是:塞車、塞車、塞車......;高中三年,學校裡活動中心與游泳池工程也在進行中,我們是那一屆人數很多(屬龍),校內空間又因工程而縮小,學校生活的感覺是:擠、擠、擠......。畢業後五年,湊巧有事回學校附近,有了捷運,從老家到學校,包含走路與等車只要30-35分鐘,來回一小時左右,而中山南北路在交通尖峰時間還是有很多車。

到台中念大學以後,最不習慣的事就是「交通」。我好像從大眾運輸的天堂掉進大眾運輸的沙漠,交通帶給我的困擾,遠超過從小一人住變成要和七人同房的生活所帶來的不適應。因為整個系上女生人數極少,所以剛開始我與其他女同學一樣,把多數有機車的男同學當司機用,後來發現這件事違反我自由自在的本性,於是我也開始打工存錢,在大二那年,考駕照前,我找同學借螢光150練車,為了避免技術不好發生意外,我們選在清晨和深夜練習,地點是西屯路三段那邊的「夜總會」附近,現在回想起來:膽子真大。買了機車,考了駕照,我成了一個機車族。大學時我擁有兩種交通工具-自己存錢買的機車和學長送的腳踏車,距離近時我騎腳踏車,距離遠、趕時間就騎機車,同學幾乎都騎機車,在學校停車場會看到「機車海」。念大學這幾年是我看到最多機車的時候,由於校地狹小、週邊商圈交通流量大,那幾年也是我一生中目睹最多車禍的一段時間(機車相撞、汽機車撞腳踏車、汽車撞校門...),我自己就出過三次車禍。

大學畢業回台北後,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機車和捷運--搭捷運可以到的地方,一定搭捷運,捷運不能到的地方,一律騎機車。大概是騎慣了機車,我很難忍受等公車耗費的時間,但如果是機車停車不便或容易被開罰單的地方,就更使我想搭捷運前往。後來我在一個騎機車15分鐘可到(*2)的地方工作了幾年,又到一個搭捷運20分鐘可到的地方工作兩年,我們全家人就因政府都更計畫而搬家了,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北投,來到交通便利的松山。

剛搬來松山,交通方式以走路和公車為主,偶爾騎機車。話說我天生是個體弱多病的人,小學時還有個綽號叫林黛玉,六年級的病歷就已經比兩本小說疊起來還厚,在我還沒出過國時,我的病歷早已周遊列國回醫院了。松山的家在兩個醫院附近,半夜經常聽到救護車哦咿哦咿的聲音(還好沒有一次是載我),旁邊馬路車聲很吵,令我天生虛弱的神經更加耗弱。住松山的頭一兩年,大學時代的社團好友相約騎單車環島,退伍的男生們加上已是上班族的學長,組成Flower單車環島四人團。當時因工作不能跟好朋友一起去的我,受到這件事很大的刺激(或影響),後來自己騎機車和單車各繞了台灣一圈,從此愛上單車,結下一輩子的緣份。

因為騎單車的緣故,讓我認識很多人,這些人在最近幾年改變了我的生命,我們對彼此都產生許多影響。單車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了,就連找工作時、開同學會時...,都會先考慮要去的地點對單車是不是友善方便,再決定要不要去。機車雖還在,卻只是非常偶爾使用的交通工具。

去年四月,我為了趕時間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在騎機車途中出了車禍,雖然在T字路口開快車撞到我的那個汽車駕駛很負責任,但那次車禍的傷也留下一些後遺症。復健期結束之後,我將機車報廢,徹底在交通上做一個輕鬆而無污染的用路人,走路、騎單車、搭乘大眾運輸系統(BBMW),凡事提早出門,安全回家,讓家人安心。

回首生命中每一階段的交通工具選擇,我很高興自己能在地球日這天說:我愛走路,我愛搭捷運搭公車,我最愛騎單車,我的交通方式,是進化的。



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自己生命中使用交通工具的歷程!



*註1:對於某些朋友認定台北所有人都很有錢的說法,以及動不動就很愛罵台北人的習慣,我實在感到很無奈。台北縣市總面積約2325平方公里,居住在台北縣市的人約650萬人,還有許多外來人口共同組成,這麼多人當中,並不是人人都很有錢!「台北」這兩個字,不應該成為台北人與生俱來的原罪。

*註2:阿匹婆對社區的另一個重大貢獻,也是爭取了十幾年,才終於改善,就是在一個車流量很大的主幹道上,在過橋下坡的地方設置行人穿越的紅綠燈,那兒不知發生過多少次車禍,都是因為行人在下坡處要穿越斑馬線,但是看不到左向的違規高速來車,汽車駕駛一路過來也根本看不到下坡路段地上的斑馬線,在沒減速的狀況下就這樣相撞。有了紅綠燈後,車子會減速了,行人要過馬路時也不再提心吊膽了,意外減少很多。

*註3:騎單車大約要三十分鐘,因為不敢騎在車流量大的那條主要幹道上,走小路紅綠燈和路口很多。


.Fin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從單車載人談單車相關法規

理解與對待】系列專欄04

剛剛看到一則好笑的新聞,大意是說美國籍的媽媽因為沒有汽車駕照,又有載小孩出門四界行走江湖的需求,於是用台灣的單車加上美國寄來的拖車帶著三個小孩到處跑。新聞報導的重點在於「好誇張!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以及「警察應該要開罰吧?!」結論是:違法,但警察不罰。違了什麼法呢?答案是《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自行車不能載人,違規會遭罰三百至六百元。個人認為這是一條「落後的法律」,原因請看這段影片:




事實就是如此:當荷蘭法律或文化認為「發生車禍時,弱勢的行人與單車騎士沒有錯,一定是汽車駕駛的錯」(現已無法律判例僅存文化),並且鼓勵父母騎單車載小孩上學時,我們的法律認為自行車不能載人,而六百元的罰款等同於汽機車紅燈右轉,意思是立法者認為「騎單車載人」這件事的嚴重危險程度等同於「汽機車紅燈右轉」這種侵犯他人安全的行為,哇~騎單車載小孩的爸媽還真是對別的用路人太危險、真是太不應該了!(苦笑)

鏡頭回到交通繁忙且執法最密集(最嚴格?)的台北-印象中台北市欲擬定自行車管理條例曾有兩波新聞:一次是2008年7月,那次的條文草案中處處都是要開罰,引起很大反彈,當時羅文嘉先生還曾投書《打造單車城市還是打壓單車騎士》厲聲譴責,另一次是2009年3~6月,三個月的期程是讓草案付諸公眾討論之用,事隔一年,雖然旅居台北的外國友人也建言要管理單車騎士,但這次公部門的作法截然不同,不但名為「管理規則」而非「處罰條例」,而且也沒有訂出任何罰則,很多草案內容都以「建議」的立場出發,包括一直倍受爭議的「戴不戴安全帽」問題也是,此次草案似乎意圖建立單車騎士上路時可依循的安全守則,宣傳意味大於立法。當社會各方要伸手來「管」單車族之時,同年六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高達127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46%(約近於六十萬人)是行人與二輪人(機車和自行車騎士),顯示各國政府交通政策往往過於便利汽車而疏於保護弱勢用路人......一年過去了,單車或人本交通政策進展不大,小學校園裡老師們還是在教小朋友「馬路如虎口」,然後新聞出現「美國媽媽自行車加掛推車載3子真是危險」......真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單車在幾十年前曾是人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後因經濟發展與大眾運輸衰弱等等各種原因,單車被打入冷宮,這幾年隨著世界單車瘋,它又回到人民集體意識 中,然而我們居住和交通的環境早已和幾十年前截然不同-人口密度高,人均空間緊縮,人人都得用最高效率過活。習慣高速生活的人們開始將慢速的單車當成休閒 工具與時尚象徵,卻還沒做好「讓單車重回馬路」的心理準備!於是衝突不斷,罵聲四起!多數人認為單車根本不應該作為都市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目前占有較多用路空間的汽機車族群,很容易便將單車騎士看成半途殺出來擋路的障礙物(有人甚至說出「在交通繁忙的天龍國台北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騎單車通勤(*1)」這樣的話來)。單車大 頭症、單車無法可管、違停單車應該依法拖吊.......各種針對單車騎士的指責紛至沓來,聚集成一股「應該好好管一管單車」的聲浪。

雖然認同像闖紅燈或逆向這類的行為是該管一管,但我還是忍不住想替單車族講講話:

相較於汽車駕訓班的練習場地, 以及鄉間廣濶的空地,都會裡的小孩該到哪兒去學騎單車?

當單車在法律上的定義還屬於跟牛車同等定位的「慢車」時,單車族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道路上的自己?想像自己是一台牛車嗎?

至於--

老是在巷弄間與斑馬線搶快,不想禮讓行人,也從來沒被警察開罰1200元的汽車駕駛;塞滿騎樓、人行道、大小巷弄,在台北街頭如大軍般的機車騎士;還有總是在紅線違規停車,在不該排班載客的地方大排長龍的計程車;在執法警力還不足以管好這些交通亂象的時候,為什麼要磨刀霍霍來管單車?

單車通勤族究竟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要受到各類用路人的排擠?

要知道:單車通勤族現在少得可憐,聲音渺小,在道路上的用路行為全靠自己勇敢(搏命?)摸索出來,而且有些單車族在馬路上甚至連到底該走哪裡都充滿疑惑了啊!



註1:「天龍國」語出日本當紅卡通「海賊王」,意指「傲慢而目中無人的貴族」。後被PTT鄉民以及具有特定政治立場者專用於諷刺台北人,詳見偽基百科


【延伸閱讀】

2010-04-18 〈TVBS獨家新聞〉驚險!外籍媽自行車加掛推車載3子/高雄報導

2009-03-26  建立自行車騎士典範-做教育,還是講法律?(上)

2009-03-06 在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之後...

2010-07-25[香港新聞]單車載人可罰款2000元 (NTD8235元)

【自行車相關法令與規則】

1.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章慢車篇 2008-05-28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第三章慢車篇(第 76 條):慢車駕駛人,載運客、貨"乘坐人數超過規定數額"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2.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 2008-07-15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22 條 )自行車不得附載坐人,載物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重量不得超過二十公斤,長度不得伸出前輪,並不得伸出車後一公尺,寬度不得超過車把手。
3.臺北市自行車管理規則》2009-06-10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單車上車-小布+台鐵

(轉載)

2010.4.13 小布+台鐵
有一天!聽朋友說:西部鐵路幹線有日式車站......
心血來潮約了小樹、安妮帶著小布一起企......





像影片中那樣車廂空曠到幾乎沒人的時段,不只是小折,就算是大折好幾台都上得去了啊!(只是台鐵不給上)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有「單車與大眾運輸系統」接駁的鼓勵政策呢(Encouragement)?



.

「自行車道與用路習慣」調查問卷

您好,
據知行政院經建會已經通過100多億的預算要建設自行車道,各地方政府亦可能回應社會上自行 車風潮而大做工程。值此時機,邀請社會大眾投入討論:如何讓政府的施策符合民眾的需求?如何透過各界的充份溝通討論,集思廣益,尋求一種最適合我們居住的 社區、最適合我們社會環境的人本交通或自行車道規劃方式?如何讓未來更好、更符合我們對幸福與快樂的共同期待?國外的案例雖然值得參考,但未必是符合國情 的設計,甲城市居民認為最棒的自行車道,未必能得到乙鄉鎮居民同樣的青睞;不同的自行車道,適合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居民與文化。希望透過討論與問卷調查, 對各項即將進行的工程造成一些影響力。請務必抽空填寫此份問卷,有您的參與,將使未來的自行車友善環境規劃得更完善、更符合需求!並請協助宣傳廣發,促進 更多討論。(轉貼註明出處即可)

請在填寫完畢後按底部灰色「Submit/送出」按鈕將結果送出。

RTSTW
2010.4.15

有此記號* 的題目為必填/必答題,須作答後才能將問卷順利送出。
填答前建議瀏覽下列相關文章與討論,如果您全都看過了,也可以直接下拉頁面就問題作答。
2008/11/11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七種自行車道,哪一種最好?
2010/01/14 微笑單車上路〈鳥松環湖自行車道結局預告
2010/03/29 微笑單車上路〈台北市敦化路單車替代路線勘查
2008/05/26微笑單車上路〈我們想要怎樣的自行車道?
2008/08/05微笑單車上路〈節能減碳都市之我不要單車專用道
2008/12/12路徑RoutesLive's Blog〈你對自行車道的看法?
2009/02/07長鬃山羊哺草會Shelves〈令人擔心的自行車專用道Bike Lane Fail
2009/02/22長鬃山羊哺草會Shelves〈高雄市自行車道全記錄20090222
2009/08/08問卷紅白大對抗之開放填充題
2009/07/01ak:「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 Bike way going to nowhere」





















※請先瀏覽相關討論〈七種自行車道,哪一種最好?〉之後,再作選擇。
※本問卷於各路型僅提供1~2張參考照片,可先觀看完整照片集再填答。

  • bikeway1人車共道(沿用)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1-1台北市仁愛路人車共用型單車道

    【圖片來源】台北市民林奕華提供,2010.4.15
    【解析】此方案成本最低,利用既有人行道立牌說明即可,但只限人行道夠寬的地區。缺點:可能造成人車衝突,且不符合道路正義(輪椅族與行人比單車弱勢)。

  • bikeway2人車共道(最昂貴)
    【圖片來源】自行車道工作坊〈北安路自行車道即將通車了!〉by維翰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解析】此方案有利行車安全,但成本最昂貴(約14970/每公尺),施工期與對交通造成衝擊的時間也最長,不適合既有 交通繁忙路段(例如:台北中山南北路、台中中港路或高雄小港前鎮區中山/中安路),較適合在捷運復舊或都市更新區施作;另外,在台灣用路文化尚未建立的情 況下,人潮較多的地區極可能發生行人走上單車道,或是行人(包括孩童、老人或身障人士等)在人行道行走時感到倍受威脅,經常產生人車交織衝突致使事故頻傳 的狀況,目前台北市信義區幾處試辦單車道已有先例,日本甚有行人死亡事故。工程經費以台北市內湖區北安路單車道為例,騎單車3分鐘/散步走路15分鐘的距離(1公里),約需工程經費1497萬元。


  • bikeway3-4慢車道分隔(台中市柳川東路) bikeway3-3慢車道分隔(台北市敦化南北路)
    【圖片來源】HERETIC〈(台中市)柳川東路一、二段自行車道〉by HERETIC(2008.09.03) 台北市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完工實景-計程車排班區
    【圖片來源】自行車道工作坊〈(台北市)敦化自行車道常見問題〉by志文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解析】與其他路型相比,此種單車道型式利用較少經費來改善一般道路之計程車載客時可能造成的衝突,惟因緣石或護欄設於交通路段中,在處理上要特別注意, 避免變成不易發現的路障影響交通安全。此外,依內政部營建署98年4月公布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自行車道寬度不得小於1.2公尺;若考慮併行或 超車需要,則至少需2公尺,敦化自行車道即是以此規範設計,於公車停靠區、計程車招呼站、卸貨區或部分臨停彎都以1.2公尺單向單車通行為原則。除非刻意 製造視覺障礙或以警力嚴格取締,否則車道較寬處難以阻絕汽車進入,或違規停車輛威脅騎乘安全(汽車寬度約1.8米)。工程經費以台北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為 例,造價約700萬元/km。


  • bikeway6-3慢車道強區隔
    6-3自行車道在停車格與人行道之間,在固定距離數個停車格間植樹。
    【圖片來源】由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負責人周盟桂提供
    bikeway6-5a慢車道強區隔
    6-5a、b 哥本哈根Kongens Nytorv車站附近單車道(type6.慢車道強區隔)
    【圖片來源】google地圖街景:單車道與一般車道之間,以公車候車亭隔開,並在路口與斑馬線處做特別處理,縮減車道、加大安全島,警示汽車駕與單車騎士注意行人。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解析】配合植樹製造綠蔭的型式,騎乘起來最為安全舒適,不需壂高車道,施作經費介於type2和type3之間。缺點是接近路口處易造成轉彎車視線阻隔 (路口需特別處理如6-5a/b),且因使用道路面積最大,所以必需配合同步縮減汽車道寬度(例:4米->3米),以及工程前充份進行公共溝通。

  • bikeway7中央分隔島旁
    【圖片來源】自行車道工作坊《 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你選哪一種?
    瀏覽相簿: bike way單車道

    【解析】此方案在視覺動線看來最安全,中央分隔島亦可提供為爆胎時修車補胎之安全區域,對於既有交通影響小,但與一般使用習性不同(慢車靠右),騎乘轉彎又困難,動線不流暢,使用不便;且只限既有中央分隔島之道路施作。  

    →→→參見7種自行車道分析比較表」(隨時更新),並請協助提供相關資料,謝謝!











請留下您的姓名、E-mail/電話或其他聯絡方式。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NHK新聞-報導台灣自行車展新產品

(敦化單車道也入鏡了,不知來採訪的日本記者如果得知敦化單車道現況的話會怎麼想。)

身在台灣可能不覺得,再加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常常有「民族自卑感」,其實台灣很多產業都是很有創意的(因為我們的人民充滿活力)~



※ 吾妻 謙-介紹自行車展場中各特色單車:像汽車的單車、像變形金剛伸縮自如的單車......

※ 謝佳凌-時尚單車上捷運,騎單車當然可以美美的。
「它可以隨著每天(心情)變換不同的外袋,很時尚,很流行,很漂亮!也符合現在年輕人的需求。 」

※ 潘曉薇-婦女的好幫手:單車與菜籃車合體。One Touch,變身!
「以前買菜都提大包小包的,好重哦!現在輕鬆多了。 」

※ 楊栗婷-夜騎好幫手:計速器與車前燈合體(含左右轉燈)
「在台北,汽車跟機車非常多,有了這個燈以後,我晚上騎車比較安心,也可以順便減肥。 」


當然日本人的看法也許和國人的觀點不同,而這些設計是否能通過消費者對價格與實用性的考驗也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若要單車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相關業者得要多用巧思設計,為民眾帶來單車生活的便利。



.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天才女車神

電視廣告裡面不時有「汽車上山下海」或「機車會飛」的畫面,也常常在廣告中看到汽車「甩尾」之後精準停進車格裡,甚至常常找兒童入鏡,然後再強調買車多麼方便、價格多麼便宜,還通通「分期零利率」......

我在想,自行車業者G/M/K三大廠,是不是偶爾也可以找這樣的女車神來拍一下甩尾的廣告?


天才女車神 - 高階技術~定位停車
2010.4.10




腳本都替你們想好了:


00:00:00
主角一(極帥或極美) 隋棠?桂綸美?

單車在路邊閃公車、閃載客小黃、閃過路邊停車突開車門(千鈞一髮,因為有跟停車保持一公尺還被左邊車道的車子叭叭!後面再來的角色二就撞上了).......
(about 10 seconds)


00:00:10
角色二
身上的傷還沒全好(包紮得越誇張越好),可以設定他騎的是機車或單車或開汽車...都 好,停車時鎖五道鎖(單車)、停很久,或是停車時一直找不到停車位(前一段車門被撞掉下來的司機),或是貪圖方便違規停車被開罰車(汽機車都可),記得要 特寫罰鍰金額才有宣傳效果........




00:00:25
角色三(童星,性別與主角一相同)
三小時內學會騎單車(對照汽車駕訓班的學費與課程時間),以及甩尾停車的畫面。


最後打出字幕:


平民神技,從小練起。
......(駕訓班或賣單車)「分期零利率」哦!


估計45秒的廣告。


.Fin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2010-04-12敦化單車道.歷史上的一天

2010-04-12公視晚間新聞
敦化單車道 恢復汽機車使用惹怨




【相關新聞】

敦化單車可進汽機 車友赴市府陳情
2010-04-12中時電子報
甚至從上週五開始,越來越來車友,希望恢復上班日敦化自行車道單車專用,已經有數百人上網連署。 執行長劉麗珠說,敦化自行車道試辦期間,北市府應該要加強宣導及執法,而不是遭到汽機車族抱怨,就讓政策轉彎, ... ...

敦南自行車道共用 「騎」實都不爽
2010-04-12自由時報
...機車族王先生批評,自行車道使用率低,卻要特別開闢一條專用道讓單車族用,實在沒道理,專用道應該闢在林蔭大道裡面,避免讓單車、機車被迫要與計程車爭道。 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大隊長方仰寧說,敦化自行車專用道第一天開放汽機車使用,違規狀況仍以汽機車違規停車居多。



敦化自行車道的調整
2010-04-12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新聞稿)
本府目前已規劃敦化南北路作為南北向自行車道軸線,在102年捷運信義線及松山線完工後建置東西向自行車道,配合現有的仁愛路自行車道,將形成”丰”字型的路網;再加上目前信義計畫區、大直美麗華以及大安森林公園串連至公館水岸等地區型路網,臺北市的自行車友善環境正在逐漸蘊育形成。
...雖然敦化自行車道暫時無法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同;但調查也同時顯示有5成7的民意贊成臺北市更多地區設置「自行車道」,這表示對於自行車的發展,市民仍有高度期待。所以未來的努力方向,應該是在設置型式的選擇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健全;另外建立全民分享道路資源共識,也是未來努力的重點。本府目前正積極規劃河濱自行車道與市區自行車道的串連,期望兩者路網的綿密銜接,能吸引更多的使用族群,落實「單車生活化」的目標與理想。


【相關連結】

1.【恢復敦化自行車專用道】連署首頁 (2010年 4月) 地球日前


2.【我要生活單車道】連署首頁 (2008年 7月)



延伸閱讀:週末點播:紐約單車快遞

1980年夏天,Ed Koch(紐約市長)下令在第五、第七和百老匯大道上設置以護欄與汽車分隔的單車道來保護單車騎士(像是緣石隔離式的敦化單車道)。...幾天之內就有來 自汽車族的大批抱怨湧入,他們認為這讓塞車變得更嚴重…,在一個寒冷的秋天,Koch市長和紐約州長坐豪華轎車陪美國總統視察,經過空無一人的單車 道......,沒多久,單車道護欄就被拆了。
~《鐵馬革命》p.280, Chapter 6


.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渾然天成單車道-富錦街

週日午後,和多年不見的朋友在富錦街上的朵兒咖啡館小聚,真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年輕時,青春是鈔票,我們大把大把的揮霍,畢業出社會以後各自忙碌,再見面時,朋友竟已滿頭白髮。

當年我們都是熱愛閱讀與電影的文藝青年,之所以選擇此處相聚,是因為這部有著雷光夏好聽聲音的電影【第36個故事】:(我老花看不清楚,在富錦街林蔭間騎單車那位,是朵兒桂綸美?還是妹妹薔兒?)




位在民生社區的富錦街,算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麗小路,不僅適合單車通勤,也適合步行其間,更適合拍電影--這半年來,我常常騎單車經過富錦街,十次有八次看到不同的劇組工作人員在這兒取景,尤其是靠近松山機場,不連通的那一段,更是三不五時被租起來交管封路拍片。

對於騎單車通勤的人來說, 富錦街是渾然天成的單車道,而且周邊不僅這一條,像是新中街,以及某些民生東路小巷弄,也都具備與富錦街相同的條件:

一、兩旁植樹形成林蔭綠帶,蟲鳴鳥叫昆蟲圍繞,騎沒多遠就有公園,像在都市水泥叢林裡的自然空間。(片中的公園,猜想應該就是輪粹生活對面的新中公園)

二、周邊以住宅區居多,沒有太多交通流量,寧靜的巷道中,沒有太多卸貨的卡車,沒有太多計程車排班,適合步行與騎單車的這些短距離、交通次要巷道,也沒有設太多公車站,更沒有什麼機車。

三 、人行道上一律不劃任何機車停車格,因為「人行道」上根本不應該有機車存在。

若要說有什麼缺點,那就是路邊左右停的汽車吧!聽說這社區早期規劃是仿美式住宅設計,所以每個家戶門口都會有「免費的」路邊停車格,民生社區後期興建的大樓,就多採用地下停車場了,使用者必需付管理費,私人運具不能再免費使用公共空間。

多年來富錦街一直帶給居民舒服愉悅的感受,希望她能保持美貌,青春永駐,千萬別想不開,花錢去整形啊!


延伸閱讀:
1.更多單車通勤的好路徑-參考台北市單車通勤共筆地圖
2.一個關於「交換」的故事-電影【第36個故事】官網


.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人生中第一個交通工具

從小學起......

生活魔法家【學騎腳踏車】小隆與桃香的故事


一、練習取車、架車、牽車與剎車

二、上下車演練

三、在沒有踏板的情況下,鍛練平衡感

Kids Run Bikes


2009.1.6

四、裝上踏板滑行

五、學習如何由靜止起動

參考:Mobile01一小時學會騎單車[圖解]


比PlayStation和任天堂還健康,保證不宅,走出戶外,超棒的好玩具~

Unbelievable Kids run bike tricks
2009.11.6


. Fin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一個每日單車通勤的用路人感想by王耀立

2010.3.30

台北自行車通勤者 王耀立

昨天中午騎著我的全新公路車,帥氣的沿著敦化自行車道,從南京東路口騎到遠企飯店,路上看到前方一個衣色暗沈的老婦,慢慢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行駛在自行車道綠色的鋪面上,也許是為著她的生計在奔波,也許是要去探望剛出生的小外孫,我放慢速度跟在他的後面,看著一輛輛要停車的轎車或機車,也客氣的禮讓她後,一輛輛的穿過,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敦化自行車道的真正價值。他不只是一條,給單車熱潮下所產生新騎士暢快行駛的車道,他是提供給,真正將自行車,當作日常主要交通工具的弱勢百姓,一條安心的道路!

敦化自行車道,眼看他經由市府許多專業人員辛苦孕育而成,演變到今天這樣的結果,雖不能說是全盤挫敗,但也實在令人感傷,綠色運輸的理想,現階段可能還是理想,哥本哈根的綠色運輸盛景,對台北市民來說,可能仍然只是一則國際新聞新鮮事而已。對於一個二年來每天騎車通勤上班的自行車愛好者來說,不只是生氣而已,敦化自行車道受挫(我不忍心用『失敗』二字)的原因有很多,先天環境的衝突、見獵欣喜的議員、智障的媒體、自私的市民。這二天我在騎車上班的路上,不斷在思考,難道我真的需要一條自行車專用道嗎?

我每天從南京東路三段復興北路口,沿復興南北路、辛亥路、辛亥隧道,一直騎到辛亥路五段,從小折、避震登山車,一直到最近換了公路車,從來不覺得騎在一般道路上有何困難,我的騎車方式,就是將自己定位在機『慢』車,沿著路側與機車共行,遵守所有路交通安全規範,塞車時還可以牽上自行車與人行共用的人行道避開塞車(慢騎),我的實際路權寬度,反而比機車更寬,我的平均速度含等紅綠燈(Travel Speed)最快可達22公里/小時,反而比騎在敦化自行車道上要快!對一個每日通勤的用路人而言,現有臺北市道路環境,還算不錯!而且我觀察到,每日單車通勤的用路人,有增加趨勢!

因此我的想法是,我當然還是想要一條安全的專用道路!但是在社會觀念與政治氛圍未成熟之前,要縮減現有車道寬之的分隔專用道路(Bike Way),成功可能性的應小於畫線之專用車道(Bike lane),而畫線車道之成功可能性又小於與機慢車共用路權。

既然如此,何不先就法治面與教育著手,提高一般用路人對自行車騎士的尊重,鼓勵中小學生騎車上學(許多國中連停車棚都沒有),限制機車成長(很難,但是遲早要做),鼓勵公務人員騎車上班,想想看如果臺北市政府百分之十的員工騎自行車上班,那是多麼棒的景色!百分之三十呢?百分之五十呢?那對一般市民的影響該有多大!

簡而言之,只要是不花納稅人錢的措施,被放大解讀的機會就少,推動成功的機率更高!

希望再過十年,臺北市會是第二個哥本哈根!
 
 
.

本文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原文連結)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單車北市圖巡禮by Li-Fong Chen

(摘錄自糊里糊塗的小泉blog)



作者:Li-Fong Chen

北市圖分布圖

最 近這段時間我有個念頭,既然知道北市圖的預約取書方式是從各分館利用每個禮拜的運輸車來調度,為何我不直接去那個分館將書借回,減少預約取書的等待時間。 這個方式其實是很累人的,因為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各分館分散在總館的四周,從萬華到北投都有他們的分館,而且每個地方的館藏都有所不同,直接去借書算是很浪 費時間的方式。但我現在有的就是時間,抱著作圖書館巡禮的心情決定騎著單車去逛遍所有的北市圖分館,(但看到分館的地圖之後突然心寒了一下)。



北市圖大同分館

大同分館(藏書特色:聽障資料)位於重慶北路三段,位置上只要再往前走一點就可以到達士林與北投,單車可以走環河南路轉重慶北路,這樣可以避開一堆紅綠燈。大同分館的特色是聽障資料,無障礙設施的設計也相當完善,從外表看起來像是大型的水泥建築物,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


北市圖又一片壞光碟


我 會來到這個圖書館的原因是因為在尋找影集「六人行」的DVD,就我所知這邊經常會有多餘的影集沒有被其他分館調度走,所以來這邊尋找。可惜,我在這邊借過 兩片影集的DVD,結果都發現在光碟上頭會有嚴重的刮痕,讀者的使用方式真是讓人寒心。影集光碟的蒐藏櫃為一百五十公分高的櫃子,影片分為大片(原始彩盒 光碟)與小片(附屬光碟),借閱時需要看一下索書號才可以確認你借的是正片還是精采花絮的DVD。


中山市場

從 大同分館離開後,我還想再去借一片「驅魔神探-康斯坦丁」的DVD,於是從重慶北路→民族西路→承德路→民權西路→中山北路→長安西路,大約四公里的路程 到達長安分館。看到長安分館的第一眼讓我楞了一下,我沒想到眼前看到的是一個集合市場。長安分館位於中山辦公大樓的四樓,一樓的部份為中山市場,二樓則為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


北市圖長安分館

長 安分館(藏書特色:勞工問題)給我的印象是像倉庫一般,館內將五分之一的空間改成自習室,裡面還有一對情侶各拿著MacBook在上網。分館有一台書籍查 詢電腦與六台登記使用的可上網電腦,當我在分館內苦找不到DVD想要查詢時,卻發現有個婦人一直霸在椅子上不走,老實說拿來僅供搜尋書籍的電腦是少了點。

這 邊的視聽資料分成CD、VCD、DVD,由於館藏相當豐富所以大約用了雙面各五個書架來擺設,比較讓我困擾的是資料分類方式除了索書號外,還有分成DVD 與西文DVD,似乎是要拿來分類中文影片與西洋影片之用;但是在DVD方面又分成了大帶與小帶,造成書架上面的標示非常混亂。

其實這類的 狀況我之前在萬華的西園分館也曾遇過,因為規定影視資料是以一片來當做出借單位,造成像是相聲專輯(分上下片)、DVD影集(正片、特別收錄)、 VCD(分上下片)等資料被強迫分開,分館必須另尋殼子來將視聽資料分開。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影視資料所需的收納空間多了一倍,索書號編排的範圍過大, 你要找的影視資料可能分散在五個大書架中,也可能不小心放到CD收納盒中,請讀者想辦法去找出來才能借閱。如果你有用北市圖的搜尋引擎去看的話,會發現影 片當中常常會有N.2以後的片子留在館藏,而那些就是被獨立分出卻沒有人想借閱的光碟資料,放在那邊純粹佔空間罷了。

我會說長安分館的感覺像是倉庫,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來自空氣不太流通。我在尋找影片的過程當中常會重複起立蹲下的動作,發生頭腦突然暈眩的次數異常地多。除了自身體質的關係外,我想館內空氣不流通,也是造成血液含氧量不太足夠的原因之一。


蘋果優仕裝修中

話 說終於等到婦人用完電腦,我才有機會查詢為什麼在長安分館沒有辦法找到我要的館藏,這才發現我記錯分館了!如果要借康斯坦丁的話,必須要跑到位於濟南路的 城中分館才對,在長安分館是沒有庫存的。由於我位於中山北路上面,要轉接市民大道也是非常快速,因此「順便」繞去光華購買一支新滑鼠,又再一次「順便」繞 去蘋果優仕的門口。這家蘋果的專賣店最近將隔壁的店家給買下,將兩家的店面打通來創造一個大型展場,現場擺設多款蘋果電腦可供使用。而相關的配件更是多得 要命(也是好賺的地方),但礙於時間關係沒辦法下車走進去好好逛一下,但也還好沒有讓我荷包再度失血。


幸安市場

幸安市場

又再次不意外,城中分館位於幸安市場的三樓,我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圖書館喜歡蓋在菜市場上頭呢?或許就位置來說很適合買菜的人將小孩子扔在圖書館當中,自己去採買之後再去把小孩子接回來,當做是免費的臨時托兒所。也因此在這棟大樓的二樓還有托兒所,大概就是這個緣故吧!


北市圖城中分館

比 起長安圖書館的沈悶感覺,我覺得城中圖書館(藏書特色:家政)更貼近一般人對於圖書館的印象,有點像是文化中心一樣。書架多為傳統鐵製書架,由於沒有散發 出舊書的氣味,我想這邊的書籍多半不超過十五年以上。根據北市圖的說法,這間圖書館主打家政書籍,我想就地理與藏書性質來看,真的是再合適也不過。


北市圖城中分館內部

當 我趕到城中時其實已經接近晚間八點十五分,圖書館的借還書程序需在九點閉館前的三十分鐘完成,因此我在尋找片子時耳邊已經傳來廣播的催促聲。城中的視聽資 料採用和長安一樣為兩公尺高的書架,但挺大的差別在於採用漫畫店常見的單面多軌式書架,使讀者可以不用移動就可以尋找想要的館藏。不出一分鐘,我馬上在架 上尋找到今天最後的搜尋目標:驅魔神探-康斯坦丁的DVD,正好趕在借書期限之前。


原文:
http://ckizumi.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31.html


.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我不管選情,只在意單車通勤

2010.4.3 AM9:22(轉載)

刊登於2010年3月26日蘋果日報民意論壇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88714/IssueID/20100326


報 載去年6、7月間高調上路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啟用後爭議不斷,這段期間市府如父子騎驢般對其東修西改,現下又將為年底選情考量而開放平日汽機車使用。 市府未能在最初整合各部門資源與力量,有遠見的廣納民意後再推行此一立意良善的政策,而是交給一個工程單位負全責,及至遇到社會上汽機車霸權的反彈後,又 缺乏公共溝通的誠意與作為,最後竟為了年底選情而腰斬這一條單車道,這就像是懷孕期營養不良的母親,在生下了身體孱弱的嬰孩後,為了擔心養不大,就乾脆親 手殺了他。

綜觀國際間各國推行單車通勤的政策與作為,不外乎「bicycle friendly 5E」-Education、Engineering、Encouragement、Enforcement、Evaluation。

Education-自行車交通安全教育,從學童開始,教會孩子使用人生中第一種交通工具,更要學會如何在使用道路時尊重不同的用路人,並遵守道路交通規則,以維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Engineering-以工程建置自行車通勤所需的各項設施,例如:停車空間、淋浴間、跨縣市橋樑便道與單車通勤路網,以及單車與大眾運輸接駁硬體等等。

Encouragement-對單車通勤與通學提供的優惠鼓勵政策。現今學童不敢騎車上學多半是因為交通雍塞感覺危險,而交通雍塞原因是家長多半使用汽機 車載小孩上學,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限制校門週邊汽機車臨停、規劃通學巷與鼓勵學童步行或以單車通學,不僅將更能保障學童的生命安全,也將培養下一代 良好的用路素養和交通環境。在鼓勵上班族通勤方面,舉凡健保優惠、薪資補貼與福利發放,都有助於企業培養出健康、少請假而極富生產力的活力員工。

Enforcement-推行任何新政總需要「蘿蔔與棍棒齊下」,前一項是蘿蔔,這一項便是棍棒:高油價、汽機車停車費、汽燃稅、塞車稅、要先有停車位才能買車的法規,以及嚴格執法禁止汽機車駛入自行車道等等。

Evaluation-審慎評估,隨時反省檢討:自行車通勤環境或相關設施,以及自行車相關政策與法規是否有規畫設計不好的地方?要參酌民意與各方意見,經公開討論後逐一修正改進。

敦 化單車道建置前後,北市府的作為在這五項當中,只有Engineering工程這項拿到五十分(只有一條單車道,不構成路網,其他相關硬體設施更付之闕 如),其他四項全部掛零;敦化單車道通車後,旅居台北的國際友人不乏投書China Post要求市警局拿出魄力嚴格執法禁止汽機車進入單車道者,但意見均未獲重視。這使得敦化單車道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現市府竟決定:無力管理就乾脆廢除 -養不大就殺了他。此舉恐陷單車騎士與其他用路人於更危險的交通環境中,這樣不負責任的人民父母官,終將失去選民的信任!


延伸閱讀:
2003-11-02【中時社論】誰阻止單車政策?
《社論》自行車熱 就此退潮?(台灣新生報)2010.3.9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孔明車新聞選錄-2010年3月

2010.4.2  12:22

三月份與單車有關的新聞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則。原因如下:


1.四十六歲的歐巴桑充份展現了這個年紀婦女的生命風情:
「耐力 」與堅持的「毅力 」

2.主角太可愛又太有「正義感」

3.在市區騎單車追汽車,重點是她還追上了......薛大姐,我以妳為榮!

4.為二輪人出頭......姐姐真是帥氣,有情有義!

單車與機車騎士用路行為相似,使用的道路空間也大有重疊,但這一年來卻因倡議綠色交通的改革者及社會輿論根本不敢挑戰道路上的最大霸權-汽車族,而迫使二輪族群被惡意分化,這種壞風氣應該要有所改變。

5.讚美肇事車主:不管是當時沒發現或其實是逃跑被抓到,總之事情能有圓滿結局,也多虧車主最後願意認罪回現場負起責任啊!這是有擔當而成熟的作為。

6.發揮影響力:熱心婦人事後還說這沒什麼,呼籲大家看到別人有困難,不要冷漠,坐視不管......




以往類似的新聞,同樣是中年婦女,卻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的許多負面評價,例如:
2009年6月15日 蘋果日報
公車「夾麵包」單車大嬸罵街

雖然有位資深媒體人寫了平反的評論:
2009.06.18莊佩璋〈我見我思-單車大頭症〉,中國時報
但奇怪的是,大家好像依然認為在馬路上大車欺負小車,小車欺負單車,單車欺負行人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期許自己做個有正義感、不會欺負行人或輪椅族,也不隨便讓其他用路人欺負的單車騎士,與大家共勉。



#其他相關新聞:
2009.12.24
路見不平 拔車相助(新聞影片)
http://micnet.blogspot.com/2009/12/good-samarita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