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猶豫著要把台灣的單車相關繪本跟哪些國家放在一起寫?最後發現:不管怎麼擺,都怪怪的。
我找不到「小孩學騎單車」這一類主題的繪本,以現代兒童經驗或感受出發的作品就更難找了;事實上,單車相關繪本少之又少,找來找去,我只找到兩本:
王蘭/文,張哲銘/圖《懷鄉往事-鐵馬》,國語日報出版,1996
-牧笛獎得獎作品
《鐵馬》描述的是我們五六年級同學的父母或祖父母那個年代,全車身黑色附貨架的霸王號腳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那個年代。當時,人民普遍窮困,腳踏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就像水牛是人們共同的童年記憶。小孩因為偷騎鐵馬出車禍而被大人狠狠修理一頓,後來卻也因為在危急時騎鐵馬而立功。書裡的幾個重要元素:水牛、鐵馬、西瓜、蕃薯,個個都代表那個時代的縮影。
我很喜歡裡面小孩騎大車的畫面,象徵那個年代的民族記憶,以及敢於行動的「勇氣」,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和彈性工時的勞工文化,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型式的「小孩騎大車」?這本書充滿懷舊氣息,可惜對現代小孩說起故事來少有共鳴(註),是小孩缺乏相關經驗的原因?跟圖文比例有關係?又或者,這會不會是一個文化的斷層?
另可參考Mobile01討論串【風華再現---傳說中的『富士霸王號』 »...2 3 4 5 6】
另一本是和英出版的《腳踏車輪子》,圖文皆由陳志賢創作,獲選義大利波降納國際插畫展。
故事從公園裡的一個廢棄腳踏車輪子開始, 過程是流浪也是旅行,起起伏伏的命運,讓腳踏車輪子有起起伏伏的心情,無論經歷過什麼,月亮好朋友始終掛著微笑的表情。個人很喜歡「輪子跳車」的情節,因為那代表我們民族個性中的「冒險」精神。
我相信這本書的藝術價值,但再度可惜:這個故事在說故事的場所還是不太受小孩歡迎(註)。記得有人說過,這兩三年的單車瘋,與四五六年級同學的童年單車記憶脫不了關係,這些人是現代社會經濟主力-中產階級。我不禁慨嘆兼擔心:
如果單車不存在這一代小孩的童年記憶,未來哪會有什麼《鐵馬革命》?
(註)目前每週說故事的對象大多是3~5歲的小孩,他們聽「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上)」的幾個故事都津津有味,而這兩本台灣的單車相關繪本則在現場乏人問津,無論是講完故事後的票選,或是鼓勵小孩拿喜歡的書去看,這兩本都比較乏人問津......可能比較適合中高年級吧?!《鐵馬》的文字偏多,描述的內容與現代(都市)兒童生活相去甚遠,大概是主要原因,但也可能是我說故事的功力不夠。
..................................
2010-08-15後記
上週又找到一本《午後》,孫心瑜的作品。
★2009年第二十一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
★2008年第二十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評審委員特別獎得主最新作品
★2008年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兒讀物得主
這本沒有文字的圖畫書,描繪出台北單車生活。街道、行道樹、信義商圈、西門町、街頭塗鴨、賣雨傘、買柳丁、古蹟、街頭示威抗議、午後雨陣雨、SNG車、全身勁裝騎往河濱自行車道的單車男與形形色色的人們.............
還沒有對任何小孩說過這個故事,因此不便評論。倒是要先慚愧的承認:眼拙的我,竟然看到最後幾頁,才看清楚主角的性別。
2010-05-28兒童文學中的單車世界(上)
.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