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自行車專用道就像市長的地下情人, 遮遮掩掩上路, 如今是莫名其妙的出局.
以往在台北街頭, 機動車輛駕駛人完全無視於自行車的存在, 車友只能自求多福, 在小巷弄裡找生路. 去年, 好不容易有了一條敦化自行車專用道,
雖然它是把排水孔撥給了自行車,
雖然它是把機動車輛的禁停區劃給了自行車道,
雖然它必須在龐然大物的公車和公車族的之間找縫隙,
雖然車友們必須留意從停車格穿進穿出的機車,
我們依然雀躍.
因為這宣示著市府已經朝向以人為本的交通政策邁進,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也在7月間邀集車友為敦化自行車道問診, 把缺點匯集給交通局做為以後建置市區自行車道的 don’t-do list.
我們只希望單車在台北能更安全, 更方便.
當大多數的人都以步行, 自行車或大眾運輸做交通工具時, 台北街頭的空氣才會清新, 我們才有機會像國外許多都市的餐廳, 可以把桌椅搬到戶外,
娃娃也能推到戶外散步曬太陽….如今, 未來的圖片還未勾勒清晰, 我們還在努力, 我們還願意等, 可是市長放棄了….
這不是自行車的挫敗, 而是交通政策的挫敗, 也是我們為下一代留下美好土地夢想的破碎.
試問反對建置市區自行車道的朋友們:
您敢張嘴呼吸忠孝東路和敦化南路口的空氣嗎?
您敢推著您還未滿周歲的娃娃出門到國父紀念館曬太陽嗎?
您喜歡一整排的空計程車停在捷運站出口還是一輛輛單車經過,
並且會和您微笑打招呼?
您喜歡看到父母親牽著孩子的手邊聊天邊走路上學, 還是父母親開著汽車急急忙忙把孩子丟在校門口, 然後揚長而去?
你我都有下一代, 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談節能減碳, 談綠能運輸似乎是天高皇帝遠, 那麼幼小的孩子們呢? 每天上班路上, 看到一些父母親牽著孩子的手上學的景像, 其實我的心裡是難過的,
因為家長和孩童都戴著口罩. 這些孩子長大了是不是一輩子都要戴口罩出門? 因為他從小就被教育出門要戴口罩.
敦化自行車道是試辦, 當然不完美, 也不夠安全, 所以只有有經驗的車友才敢使用. 對於長期被汽車壓迫的行人, 即使會騎單車,
也不敢騎上敦化自行車道. 但是, 市府應該是要一點一點的改進, 而不是取消敦化自行車道.
平心而論, 目前的敦化自行車道礙著誰了嗎? 汽機車行駛在上面, 罰了嗎? 停在校門口的私家車罰了嗎? 蓋了馬路不給單車, 不給行人走,
卻給汽機車停車, 剩下一點點路讓行人和單車在疾駛的機動車輛間求生路, 合理嗎?
現在連Google的執行董事Jim Lecinski都說了「道路不是只給汽車專用的」, 而且計畫要出自行車的建議路線: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travel/ct-met-google-bike-maps-20100309,0,425415.story. 台北市很不容易的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怎能倒退?
敦化自行車道象徵著人本交通政策的開始, 播了種, 尚未澆水施肥, 就斷言它開不了花, 結不了果…這是太武斷了. 懇請市長收回成命,
與我們一齊努力為自己, 也為下一代留下清新淨土.
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執行長 劉麗珠
.
馬路竟然沒有鐵馬的活動空間。
回覆刪除我是個鐵馬通勤族,很不樂意見到因為少數有臨時停車需求的"大"聲音,就將符合潮流及環保概念的政策打入冷宮。
畢竟馬路的用途是供各種車輛通行的,不是拿來當停車場。
我想問一下關於轉載的事情...
回覆刪除跟誰聯絡比較好?
原作者在face book表示:如果您也希望市長收回成命, 留下敦化自行車道,就請您協助轉貼...(我猜想是歡迎轉貼的意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