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騎單車上班的市長

五都(三合一)選舉,選後一個月,來談談「理想中的單車政治」。



話說我這輩子看過的韓劇只有三部,其中兩部女主角同一人--這兩部真是經典。從小厭惡政治的我,在《市政廳/City Hall》當中看到一種不同於既往認知的政治,主角是一個女市長:辛未來。(註:有人認為City Hall超越木村拓哉Change)

辛未來市長


雖然不知道政治是什麼但卻是有人情味的辛未來市長。

只要一有空便提著菜籃來到菜市場的辛未來市長。

認為官員用車的汽油太貴而騎腳踏車探訪民情未來市長。

穿著工作服和農夫們一起割稻的辛未來市長......



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嚮往能看到騎單車上班的女市長,並且一直以為自己在作夢,絕不會有實現的一天,直到日本真的出現了騎單車上班的女市長:稻村和美

照片(這裡來的)中單車後座還可見到在台灣
目前尚屬違法的兒童座椅。上任第一天,
先送小孩去上學,再騎車上班。    
--2010/12/13竹内紀臣攝影


稻村和美高票當選,打破日本選舉史,成為日本政壇最年輕的女性市長。

日本綠黨稻村和美拒領高於實際支出過多的議員補償費,全額公開政務調查費。


稻村和美本月13日就職,前往市公所上班前,還先騎單車送女兒去上幼稚園,人稱「單車媽媽市長」。

稻村此次競選期間只用了四名專職助選員,掃街拜票也多以腳踏車為交通工具。以前擔任議員時,她就以單車代步,當選市長後也不想改變這種習慣......




「理想中的單車政治」,就是每個城市都能有一位騎單車上班的市長,政治清明、資訊公開,一切乾乾淨淨,市長跟市民很親近。


什麼時候,我國也能出現一位騎單車上班的市長呢?







.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一種自行車道幾種意見?

近期到台南市的朋友會發現市區出現了土黃色的自行車道,位於慢車道、無區隔,即是美洲所謂的"Bike Lane"。不引人注意,也許是不花什麼錢,也許媒體只關注台北或高雄的自行車道新聞。我覺得是很好的示範,但是從朋友或網路上的意見看來,褒貶不一。各種意見大概不外乎三種類型,和何種用路族群有很大的關係,說「顏色很醜」或情緒上謾罵的就算了,整理如下:

一、非單車用路族群
認為沒有必要,造成交通混亂,壓縮其他族群空間。有人認為應該要推廣機車才對。

二,不通勤的單車休閒運動族群
這個是台灣單車主流族群,也是很多單車政策的依歸。大抵為:車太多,沒有區隔,很危險,行經動線風景不優...

三,單車通勤族群
這個族群也有兩類,一種是不管有沒有自行車道都已經上路騎車的人;另一種是綠色交通運輸的實踐者。前者大都沒什麼意見,後者有人覺得還是危險,但肯定的多。

關於第一類族群,只能很遺憾地說,在都會區私有汽機車未來只有限縮的空間,早晚而已。目前誠然會有危機感,覺得不受尊重,甚至怨懟單車族群。真正單車友善的城市也是適合人居的城市,改變一些通勤方式就可以辦到,公部門則應提供便捷便宜的大眾交通選項。

而第二類族群,有一個例子可以來說明:當初台北市規劃敦化北路自行車道時做過調查,這種有實體區隔的自行車「專用道」超過75%的單車族支持,結果做好之後很少人真的去使用,讓規劃單位大感意外。除了該自行道沒頭沒尾,支持者很多都用不到(因為不在通勤路徑上),事實是大部分支持自行車道者並不會上路通勤。

那也就是我等認為「自行車道無關節能減碳」的主要原因,台灣所謂「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只適合作為休閒用途。只休閒運動來騎車,不會改變通勤模式,也就對於節能減碳無所貢獻,畢竟休閒的用路比例與忠誠度都很低。再說一次,單車熱潮已過,沒有那麼多人會需要休閒自行車道。升級較為專業的單車運動族如跑車或登山車,請問,你會騎在自行車道上嗎?

再來說通勤路徑,世界上有沒有一套真正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不會有汽機車干擾,空氣好,風景美,哪裡都可以到。答案是沒有,連涵蓋所有通勤需求的一半都辦不到。爭世界單車友善首都的哥本哈根或阿姆斯特丹也辦不到,因為也不需要,大家早就習以為常地在一般馬路騎車,彼此都有空間。

何況一條「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要價多少?違背節能減碳與資源共享原則。更糟的是為了蓋自行車道去徵地趕人,壓縮原本是綠帶或人居空間。

台南這種自行車道,基於道路共享,目前不會立即改變用路模式,非單車族群雖然反彈,但是他們也「看見了」單車的空間。自行車道的意義不是獨佔排他,而是讓不同用路族群彼此看見對方、行徑可以預期。而且,同一套交通邏輯,立場互換也通。

台南市接下來應普遍地設立該車道(畫線或上色),宣導再宣導,提供通勤替代方案,最後才取締。只要觀念一改變,單車友善環境早就在那邊了。